《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说说估计数量级

已有 5101 次阅读 2011-9-7 14:55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通识教育, 数量级, liberal

说说估计数量级。这个课程应该是高中的事情,但是大学毕业了也不见得能搞定。
作者: mirror (*)
日期: 09/07/2011 00:29:50

王老师在北大开了《公共物理学》,镜某认为是个大好事儿。如果是赶通识教育的时髦,叫个“通识物理学”也不错。回归“通识”,应该说是对52年院校合并的否定。那次合并,基本上是摧毁了大学的精神,把大学办成了“技校”了。通识教育的欠缺,使得国人在很多地方都不如洋人。有时候这种欠缺是很难察觉的。就拿这个通识教育的提法来说,古狗给出的解说就要比百度的说法来得“正宗”。 因为通识教育的洋文应该是liberal arts,而不是liberal education。

丢失了的传统要回复起来也很困难。努力是一个事情,效果又是一个事情。现在站在第一线教书的老师们,大多也没有体验过通识教育,因此只能是摸索。这些个东西不是说看人家的课程安排,模仿一下就可以做到的。国人为了追求效率,大量地派遣了研究生留学。人到了研究生阶段就是专业教育了,不能体验到通识教育事情。年龄也很重要。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感受性。过了大学那个年龄段,通识教育也没有意义了。

王老师虽然努力朝着“通识”的方向走,但难免要有些“专识”倾向。
Quote

物理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数量级估计的方法。而这个方法所依据的,就是对物理世界时空尺度的分析。或者说,“尺子”上“刻度”的选取——物理学上叫做“特征尺度”。【数量级的概念是估计“相近尺度”的概念:比如我们认为,1和3是一个数量级,同样,0.5和1也是一个数量级;但是0.3就比1小一个数量级。问题:那么0.3和0.5呢?关键就在这里:我们需要重新选一个“刻度”:即把其中一个当成1来比较。比如把0.5作为1,则0.3变成0.6,所以它们是同一数量级!】

镜某所理解的“通识”,是说人们在对物理世界时空尺度的分析过程中,无意中“掺入”了人自己的感觉。人们讲“事不过三”,“再三”等等的,可见三在人们的心里有个有特殊位置。汉字的众、森、淼、焱等等的,都是说多的意思。【编按:中国古典哲学不是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么?】因此,1和3需要有区别,不能说是一个数量级。

这样说是有道理的。对于外界输入(刺激)信号强度的变化,人的感觉器官对大脑的出力大多呈对数曲线。因此,对与从1到3的输入变化,人脑的感觉是从0到0.48(~0.5);对从1到10的变化,人脑的感觉是从0到1。这里的“1”,就是一个量级的变化感受,而0.5,则正是半个量级变化。再变一次,就要导致改变量级的一个“警戒线”的量。所以有“事不过三”的说法,所以“林”和“森”有不同。

0.1,1,10,100等是4个量级,它们的对数分别是-1,0,1和2。逢3是半个量级,即0.3是-0.5,3是0.5,30是1.5,300是2.5。因此,1和3相差半个数量级,0.5和1是一个数量级。0.3比1小半个数量级,0.3和0.5是一个数量级。这样一来,整个评估体系就显得“和谐”了。此事涉及到了数学、汉字、心理等科,乃“通识”之精髓也。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483820.html

上一篇:貌似珊瑚、遍布加州海岸的冰叶日中花(Ice Plant)
下一篇: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的视点
收藏 IP: 99.90.6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1: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