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的视点
日期: 09/06/2011 17:38:51
过去科技政策专家的王老五讲过对研究的分类: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这是个比较传统的对研究 的认识,属于“线性模式”,即一条直线上的分布。说得不好听些,就是“一根筋”。
研究还可以有别的分类方法。比如说从“动机论”看,有是否追求理解事物的原理的分类,也有是否追求实用、大规模的生产的分类。这样的两个剖面的组合,可以给出2X2的矩阵象限。为了便于理解,可以给每个象限安排一个代表人物。追求理解事物的原理,但不追求实用的代表人物有老爱,爱因斯坦。追求实用,也追求理解事物的原理的有巴斯德。不追求理解事物的原理,但追求实用的代表人物有爱迪生。不追求理解事物的原理,也不追求实用,但追求能解决现场问题的象限里,好像没有什么“代表人物”可言,因为那就是所谓的“芸芸众生”,也许就是人们所说的“老板”。
解决了什么问题的视点是个阶梯型的。用这个标准去“卡”,很可能大多数人都不及格。大多数人都不及格的标准当然是不好玩儿,因此需要一个模拟量的“进步”的视点——虽然没有能解决什么问题,但也没有闲着的论法,来“讴歌”科学的繁荣。这样一来,就是“皆大欢喜”了。
如今的论文,多是“这样做了一遍,得到了这样的结果,完了”的模式。这年头,连科研也机器人化了。解决了什么问题呢?这是镜某想问的、想看到的。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483825.html
上一篇:
说说估计数量级下一篇:
说说“学生课堂教学评分的参考价值有多大?”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