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饶老师又说“胡话”了?

已有 6320 次阅读 2011-8-31 01:05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饶毅

立委按:同样的胡话,出自童心,会显得那么嘎憨可爱。如今的胡话,出自搅得周天寒彻的落选院士饶先生之口,则充满了滑稽。就这样的水平和见识,选不上院士还真没有冤枉他。

饶老师又说“胡话”了?
作者: mirror (*)
日期: 08/30/2011 11:27:18

从文字上看,和院士良性竞赛 共同提高中国科学水平的说法很是一本正经,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学术上看、尤其是着眼整个学术的世界,“和院士良性竞赛 共同提高中国科学水平”的说法基本上不能成立。

这个世界上有两类粒子:费米子和玻色子。费米子的特点就是一个位子上只能有一个粒子,不能有重样儿的,是个“和而不同”的世界(存在)。而玻色子则是一个位子上可以有很多个粒子,如果都竞争,则是个“同而不和”的世界。

竞争、哪怕是“良性”的,也不是能够提高研究水平的保证。这类问题,在经济学里已经被研究过N多次了,根本就轮不到理工科的来说事儿。饶老师们还是不能理解科学作为一个制度,在操作上应该如何办。也就是说,饶老师们还不能理解今天人的科研活动实际上是有两个侧面:探索自然的侧面和人类社会活动的侧面。饶老师们过多强调了科研活动里探索自然的侧面,以为这个侧面就是科研活动的全部。其实不然。

饶老师们所崇拜的美国式的科研文化的范式,不过是一种“偶然”——军事研究文化与科学研究文化的“天然一致”。这种文化值不值得模仿?能否模仿?这个问题不解决,就盲目的崇拜,应该说是缺少批判精神的表现。

科研的模式也受到资本运作的影响。比如说论文的数量,显然今天比才从前的数量多多了。因为今天的人比前辈们有更多的科学发现么?不论饶老师再怎么“牛”,恐怕也不会没有这个自知之明吧?因为如果不是另起锅灶,科学家与植物的种子一样——一代不如一代。

如何解释今天这么多的论文?镜某从前说过了,是因为计算机技术导致了排版印刷成本下降。为了维持科技出版的市场规模(货币尺度的),要么是提高印刷的档次——都用彩色套印,要么就是增加印刷的纸张数量。显然,人们选择了增加印数的模式。至于那些印出的东西有没有人看,对于科技出版界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

历史上有个“柏林墙”的事情。今天,饶老师们面临着与当年东德的领导们同样的问题:“劳动力”都跑到西德去了。如何处理这样的问题?显然这个要比什么“良性竞赛”云云的更实在,更具体。当年东德的领袖们选择的是“修墙”,不知道今天饶老师们有什么比“修墙”更好的策略。如果饶老师们有思考院士的闲工夫的话,镜某很希望饶老师们们能思考一下如何“截流”的问题。因为科研的费用,只有用在最优秀的学生们的身上,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不论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这一点,美国人看得很清楚,人家从还庚子赔款时就想到了这一点。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481301.html

上一篇:人之“物化”
下一篇:不能“报喜不报忧”
收藏 IP: 12.94.77.*| 热度|

31 陈安 周可真 陈龙珠 吕喆 武夷山 吴飞鹏 许培扬 周少祥 丁甜 杨正瓴 鲍得海 王伟 朱教君 肖重发 蔣勁松 李传亮 曹俊兴 李学宽 唐常杰 朱志敏 徐迎晓 文双春 李志俊 杨顺楷 anonymity ZeroK tuner waun hanglin11 bridgeneer mqp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9: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