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剖析一例支撑着“中国制造”的人力资源

已有 2721 次阅读 2011-6-16 23:26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style, 作者, color, 人力资源, 中国制造

又一个“得罪人”的事儿。剖析一例支撑着“中国制造”的人力资源。
作者: mirror (*)
日期: 06/14/2011 21:18:15

从膨胀系数测量数据分析测量的可靠性是王老师的最新博文。他的第一篇博文是说《用玻璃常规性能来分析其配方和成分的变动》。从行文可知,王老师是活跃在产业第一线的科技人员。因为在第一线,所以“在选购膨胀系数仪器时必须注意检查仪器测试数据是否可靠,否则会给我们科研和生产带来灾难”。也因为在第一线,其意见的份量很重,因此下结论就必须慎重。

数据中有很多“平台”的地方。王老师认为这样的“平台”的起因在于玻璃有任何膨胀但仪器没有测出位移来。因此就给出推测:“仪器位移传感器的探头移动不顺畅,灵敏度不好”。镜某以为这样的作法是过于“大胆”了。的确,大约在这台仪器中,最精密的部分就是位移的测量了。因此王老师怀疑这个部分有问题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既然是两个量的关系,为什么就不可能是来自温度和样品的姿势变化呢?以镜某的见解,掉链子的往往是低科技含量的部分!

王老师这样做判断,出了不止一处的错误。也就是说,在有N种可能性的情况下,他只认识到了其中一种可能性。这类事情当然可以归于王老师个人的资质问题。但是镜某更愿意理解为这是国人大学教育的质量问题。根本就不要提什么SCI,更要看看是什么样的人力支撑着生产的现场。

这台仪器是如何测量热膨胀的,在博文里没有详细地描述。但是50mm长的物件,要测量精确到1微米,工件的方向(角度)变化是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方向只要变4角秒,就会带来1微米的变化。仪器在变温的时候,是如何保证工件的方向保持不变的呢?其次,升温精度的问题。温度传感器与被测工件的温度的响应时间是否一致呢?为什么没有升温、降温的双向测试呢?

博文中给出了一组3列原始数据,不妨画出温度对时间的一组来看看。这个分析也是王老师缺少的功课。



余差的分布可以看出来,升温的过程在低温域和高温域是不同的。从室温到40度的温度变化,显然不同于后边的。刚开始做测试时没有经过充分的预热就测数据了。或者说仪器设计上有些问题。同样的温度读数,升降温两个方向测出的热膨胀系数据应该是不同的。不同,才有做分析的余地。发生位移不连续的地方,也是温度余差最大的时候。

仪器的制造商如何才造出好的仪器来装备生产第一线?生产第一线如何才能知道怎样做才能测量好玻璃的热膨胀?这样的问题不再是张三、李四、王老师的个人问题,而是一个集团的问题了。

所谓一流大学的学生,在测量物体热膨胀系数的时候,也应该可以达到这里提示的思维档次吧?学生达不到,老师也要教会吧?即便不是一流大学毕业的,要保证生产一流质量的产品,是否也需要到达这里提示的分析水准呢?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456107.html

上一篇:又一桩“得罪人”的事儿
下一篇:不懂科学那是“天然”,不懂税那就很不自然了。
收藏 IP: 99.90.69.*| 热度|

2 吴吉良 zzjtcm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20: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