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贾总编还是把问题看小了

已有 3499 次阅读 2010-9-23 21:08 |个人分类:镜子医疗卫生专栏|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方舟子, 大家, 肖传国, 贾鹤鹏, 贾总编

贾总编还是把问题看小了。 (1946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September 23, 2010 12:58AM

这是说贾老师的《科学打假的逻辑——科学新闻对决肖传国教授的反思》一文的思路([www.sciencenet.cn])。镜某认为那篇文章的理路不是很好。不要以为抱上了“科学”或者是“学术”的大腿,就“安全”了,就可以“横扫一切”了。还是应该充分认识到医(疗)的特殊性。 

与其它的领域不同,医疗是个与人(患者)打交道的领域。镜某认为,医疗基本上与人们一般认识中的科学无关的事情。这样说是因为镜某比一般人对此事关心,比一般人了解医疗的历史、也了解医疗的现场。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领域,医生们“自我防卫”的手段也远比患者一方完备。因此舆论界在讨论医疗上的事情时,需要慎重选择“主攻方向”,不要“陷入”科学上的、技术上的争论。不幸的是,贾总编给出的“肖反射弧”的几个报道,都是企图靠“科学”来证明肖医生的“不是”。报道的动机也许是好的,但基本上从开始就是徒劳的,在整体上看,也是激化了医患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和谐”。 


仅仅是抓住肖医生个人的医疗行为讨论,被人认为是“揪辫子”也有口难辩。医疗问题还有很多侧面,比如如何开拓新的治疗手段?这个手续应该如何作?等等的。这就不是肖医生一个人的事情了。也许就是肖医生比别的医生功利一点儿、“冒进”一些。但这是否就可以因此而成为大众和舆论攻击的对象呢? 

前些日子饶老师们论述过“职业精神”的话题。这个“职业精神”对舆论界的人也适用。镜某认为贾总编的《科学打假的逻辑—对科学新闻报道肖传国事件的反思》就很不敬业。比如这样的说法
引用:
对于任何一种疗法和药品,首先要考虑的,不是它可能带给人们的福利,而首先是它可能带给人们的风险。这一点正是美国FDA审批药品的原则。
就是个明显的错误表述了。 

看历史是个很有趣的事情。小学生的作文虽然简单、但有几分可爱。比较“汗颜”的就是中学、大学时代的作文了。如果没有的话,不妨看看这几十年的报纸。能经得住时间考验的文章大约不在多数。应该说这是个报界的“耻辱”。各位报界的人士不要以为那是他人的事情、是前辈们的无知。历史是有继承性的,所以今天报界(舆论界)的人士也是有“原罪”的。 

新教徒们面对“原罪”的说法是通过勤劳来“赎罪”。贾总编们如何作才好呢?大约除了勤劳、学习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了。多学习、别在水深的地方玩儿就可以在将来少一些遗憾。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66144.html

上一篇:自然单位制对一般人而言,等于又多了个“糊涂”
下一篇:对大学功能理解的误区
收藏 IP: 99.90.69.*| 热度|

6 马红孺 肖重发 王号 蔣勁松 侯振宇 zhj71626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6: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