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立委随笔:文学艺术不能当饭吃》

已有 3346 次阅读 2010-3-9 08:54 |个人分类:立委随笔|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职业, 价值, 艺术, 郑绪岚, 志向

昨天晚上看了一场演出CCTV《梦想之旅》(央视栏目明星综艺团“梦想之旅”走进美国大型综艺晚会: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4,61547,61547#msg-61547),见到了当年的偶像歌手郑绪岚。虽然岁数大了,嗓子远不是那会事儿了,郑绪岚给我们这代人带来的回忆是极其美好的。昨晚在台上她非常亲和,演唱了《少林寺插曲》,还与观众互动即兴清唱了《大海啊故乡》,《小街插曲》等脍炙人口的老歌。当然还有她的成名曲《太阳岛上》,是与粉丝共同演唱的。她问粉丝去过太阳岛么,粉丝说可惜没有。她笑着说,我唱这歌的时候,也没有去过,不知道那里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小岛,就是名字好听,后来很多人慕名而去,失望而归,还有点怨气,怪她误导。这是一个很有传奇性的故事,是一首歌改变了一个地区。记得当年在大学时期看电视,那《太阳岛上》的MV是如此的漂亮迷人,加上那阳光优美的歌声和美好的歌词,让无数人向往不已。最后,当地政府就势把太阳岛开发成了旅游区,搞活了了当地的经济。郑绪岚最后说,现在可以去看了,已经建设得很漂亮了。一首歌改变了一个地区,这就是艺术(特别是通俗艺术)可能的力量和价值。不过,这样的奇迹是可遇不可求的。

武老师科学网博客最近有文《诗人和诗歌值多少钱?》: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99812
谈到很多大诗人穷困潦倒。其实,在文学艺术界,古今中外,这是常规,而不是个案。即便这样,投身文学艺术的人还是前赴后继,不愁断了香火。

我硕士阶段学妹学姐二人,在美修外国文学博士,临近毕业终于醒悟过来,文学博士当不了饭吃(仅有的职业是当教授,那是千军万马过的独木桥,不能指望)。痛下决心,临阵换炮,重修 MBA 和 accounting.  结果后来都事业有成,生活安逸。不料师姐的女儿是个天生的好写手,高中作文让老师惊叹。老师说,你应该做专栏作家,我会是你的忠实读者。受此鼓励,女儿立志学文,要做作家。母女大吵了一顿,母亲坚决不让学文,见过太多的文科生学富五车走投无路的事例,没有丝毫商量余地。还好,女儿在百般不情愿,欲与其母抗争到底的挣扎中,偶然在理工课程中崭露头角,受到理工老师的嘉奖。孩子的兴趣被激发,就同意父母走上了工程师之路。后来进了名校工程系,如今顺顺当当做了一名工程师。故事没有结束。这孩子确实是一名天生的作家,高中语文老师是货真价实的伯乐,火眼金睛。如今,她开了自己的博客,人气冲天,在无数博客中脱颖而出。去年还出了专集。

我博士生阶段有一个来自澳大利亚的学妹,如今是小有名气的作家了,她写的小说还得了奖。她本来是学计算语言学的,事业也颇有发展,人到中年决定放弃专业去搞文学。她这么做是有了保障以后才敢这么做,following her heart, 做自己喜欢自己擅长的事。保障就是她的老公是个勤勤恳恳的工程师,愿意为她每日挖煤不止,养家糊口。在生活没有稳定之前,侈谈酷爱艺术,是极不可靠的。

所以,当我的孩子搞不清自己要做什么的时候,我就给她灌输,艺术是不当饭的,但是可以是终身的爱好。有一段时间她着迷日本动漫,整天做梦要到东京上那所全世界唯一的动漫大学,出来做一个动漫美术师。后来,她自己在网上做了调查,发现大部分爱好动漫的人入不了行,入行的绝大多数都拼命工作,每周80个小时,也仅得温饱(这是她自己跟我说的,不知道在哪里查到的资料)。我就因势利导,你喜欢美术,喜欢写作,很好,但是绝不可以以文学艺术为安身立命的目标。还是做个工程师匠人比较稳妥和踏实。你擅长电脑,喜欢美术,将来可以做产品设计,或者其他工程上的工作。等生活安逸了,再发挥你的文学艺术潜能不迟。我自己何尝不是如此,如果没有工程师的职业做后盾,能在网上挥洒文字么。吃饭是硬道理,温饱而后艺术,才是正道。

当然不能一概而论。通俗艺术和文学也可以赚钱,而且赚得很凶,可那是怎样的极小概率事件,绝对不能把儿女的前途赌在上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01208.html

上一篇:《甜甜花絮: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下一篇:mirror - 再再说说“常识”的问题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21: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