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mirror - 肖医生、“疯”博士和热力学中的熵

已有 4524 次阅读 2009-12-25 02:26 |个人分类:镜子医疗卫生专栏|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方舟子, 肖传国

立委按:镜子曰:

镜某主张的是由无知、不知“绕过”知的领域,直接到达“知不知”的彼岸。这个成功有“结构主义”的保证:无知、不知到“知不知”,虽然在知识量上没有什么大变化,但是心态不同了。而“知”的作业永远无法跨越“不知不知”的境界。

 

此语有真意,欲捧已忘言。非智者不可语啊。

(“知不知”: known unknown; “不知不知”:unknown unknown, 见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56464,5..., 参见wiki:http://en.wikipedia.org/wiki/Unknown_unknown

结构:肖医生、“疯”博士和热力学中的熵。 (4057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November 19, 2009 11:51PM

肖医生的事情对镜某来说已经不感兴趣了。因为该说的都说了,不过人们理解得比较滞后罢了。报纸报道肖医生的事情属于“扯平”,不能说唱“赞美歌”时肯定报纸,被说“坏话”时就否定报纸的报道。当然,报道的水平又是一个问题了。

肖医生的问题有几个侧面:手续、态度和技术学术。成熟社会只要求手续的完备,以及关心如何才能使手续完备,对“态度问题”不大追究。技术学术问题则是职业内部的事情,“外人”不好插话。愤青们不知道分辨事情的细节,不过是在“情绪”上过把瘾罢了。肖大夫在治疗程序上是否做得天衣无缝?应该说由于国人医疗界和法学界的后进性,这种手续痞疵的事情难免。

对“疯”博士关心也可以理解。北京电台报道虽然有不道德的一面,但是这毕竟是条“新闻”。如何对待精神病?很多意见是出于同情,不能正视现实、也不了解这个病。说得透明些:不吃药(不用药物控制),病人痛苦、周围人也不得安宁。用药就难免思维受影响,但是周边的人可以“舒服”一点。这个病没有治好的定义,只有带病生存。不能有压力和应激,因为那要诱发新的发作。患者找工作的问题,基本上是没有很大的希望。原本有工作的,单位有些道义负责。属于处理病假、交通事故那样的事情了。如果没有工作现找,那就只好是“对不起”了,任何研究部门也不会聘用患者(除非隐瞒)。这种事情比交通事故还要多,很麻烦。想开了也就好了:人发病的部位不同。有人是缺胳膊,有人是脑子有问题。仅此而已。想想这些,就理解“健康是福”的说法了。

“偏见比无知离开真理更远”应该是个名句,但是这句只适用于非当事人。在当事人看来,坚持的就是“真理”了。科学上的事情,小了就象小孩听讲故事,大了又有些显得虚无缥缈。比如说“以太”,最俗的说法就是多余的假设、没用。还有“热素”,今天看来也是多余的概念。是否多余暂且不论,人类最聪明的大脑们为什么要想一个多余的东西?这才是个根本的问题。不过这类探讨对大众并没有什么意义。真不如听些八卦新闻有趣。

有人要发明永动机,这是一个古怪的想法。无独有偶,也有人要否定热力学中“熵”的存在。“熵”是什么与百姓基本没有关系。就如同当年小资知道有个叫马克思的一样,“熵”也是个新鲜的名词。知道“熵”就如同知道手表的品牌一样,显得高尚。这些都是可以从结构上去解释和理解。

有高人出来否定热力学中“熵”概念(《熵:一个不是物理量的概念》)。这个问题的破绽也可以从结构上看出来。力学上有个最基本的量——“忽悠你的量”(Hamiltonian)。这个量相当于常识中的能量。为什么是这个量?因为它比较好用。其中有个“中医”配方叫共轭变数p和q,一定是一对儿,没有单挑的变量。

好在“民科们”的功底尚未能到“忽悠你的量”这个档次。不然连这个都要给否了。这个“忽悠你的量”的思想转到热力学就是系统能量的思想了。功W是能、热Q也是能。P不是能、V不是能,因此在系统能量中一定是PV配对儿的出现。温度不是能,那么与温度T配对儿成能量的是什么?26个字母中,T旁边的S没有用上,就是它了,不管是什么,得有个S与T配对儿。这是“结构主义”的要求。粒子数N也不是能量,也需要找个配对儿的。这就是化学势μ了。

从另外一个视点看这些成对儿的变量,人们可以发现:广延量(extensive quantity)和强度量(intensive quantity)是成一对儿的。V是前者,P是后者。那么,T若是后者的话,S一定是前者。N若是前者,则化学势一定是后者。这就是结构分析的力量。这个手段并不是搞物理的人“发明”的,应该是搞文字人的创造。都说物理是理性,其实发明文字的理性意义并不亚于老牛、老爱。不过那个时代太遥远了,没有具体的人名。再有文字的功效也太“平凡”了,好象人人都写字,不如老牛、老爱的理论耀眼。

说到根上,对S的不理解还是来自对温度的理解不够。人们以为懂的那个“温度”不过是体温计上水银柱的长短,热电偶的电压指数,并不是“温度”的概念本身。

喜欢“科普”和“被科普”的人们都是属于拿水银柱的长短来论温度的档次。不是说看不起他们,而是说他们无法摆脱这个命运。因为喜欢“科普”和“被科普”的人的认识模式是主张从无知、不知到知。但“知”并不是拿个PHD就可以做到的。PHD都做不到的事情,如何能让大众做到呢?因此镜某主张的是由无知、不知“绕过”知的领域,直接到达“知不知”的彼岸。这个成功有“结构主义”的保证:无知、不知到“知不知”,虽然在知识量上没有什么大变化,但是心态不同了。而“知”的作业永远无法跨越“不知不知”的境界。

“知不知”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事情。“知不知”的动力来自自省。比如收稻谷时与农民聊天也有收获。新稻米下来时价钱卖得好,有些跟头茬蔬菜价格的样子。镜某问农民,如果早熟稻米能买好价钱的话,为什么不早插秧、早收获,卖出好价钱呢?按经济理论,是大家都可以这样作,也就扯平了。镜某的“民科”脑袋也无非就是这类思考。农民的回答是:就你的地里稻子早熟的话,鸟儿就都飞来吃你的稻子。早生的那点高价还不够鸟儿吃的份呢。

原载星湖: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56886,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281230.html

上一篇:mirror - 科普的难处:细节不错而整体错了
下一篇:mirror - 选题难,尤其是科学的题目
收藏 IP: 99.90.69.*| 热度|

2 武夷山 鲍海飞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2 08: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