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此看来法拉第选择蜡烛来说事儿本身,就是个非凡的体现。而一般人多是不去鉴别问题的难易,拎起一个来就要说事儿,结果往往是说一漏百,无法收尾。比如《人为什么听不见超声波》的题目( http://www.xys.org/xys/netters/psi1b/chenke2.txt ),其实是比较难的话题。
说“进化”也是个比较方便的“避难所”。因为“进化”里面很多东西学术界里也说不清。这一点也有些象中医:医学上说不清楚的事情,中医就大有用武之地了。曰:专治疑难杂症。科学上说不清的事情就要说“进化”了。
有些事情看上去很简单,实际上并不是那样。比如这段
并且人眼对大约550纳米的绿光最敏感,这也是太阳光中强度最强的波长。这并不奇怪,视觉是在长期的进化中自然选择的结果,人和其它白天活动为主的哺乳动物看到的周围环境是反射的太阳光,而对其中强度最大的可见光区敏感是最适应生存的选择。
一般人都认为说得不错、很有道理。甚至于很多科普书上也这么说。一般人写科普文章的人不知道这个颜色领域的水深水浅,不经意地这么一说,就要害人了。因为如果人眼对绿色地敏感是“最适应生存的选择”的话,叶绿体为什么不作这个“最适应生存的选择”呢?
那么科学上如何说这件事?“人眼对大约550纳米的绿光最敏感”的事实的原因不能找太阳、找叶绿素,而是要在人的眼睛里面找。视觉细胞前端有视紫红质(Rhodopsin),它的最大吸收在500nm附近,因为它吸收绿光,所以显红色。或者说因为视紫红质显红色,所以是吸收绿色,人眼对绿光感度高。至于为什么人的视觉细胞前端有视紫红质?这个不是个好的“问”题。
讲波动,波的传播固然要涉及到干涉、衍射等等的话题。但是理解蝙蝠的道理显然不能用于人。蝙蝠也不会知道“声波的传播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小于它的波长的话,声波可以绕过这个障碍物继续传播下去,而较少反射回来”这样的科学道理。问题的根源在于小动物或者是海豚等是如何产生“探测波”的。如果作者能够知道一些电波发射的原理的话,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发射波的“天线”与波长有个匹配的关系。这个道理作者在文中有过论述。不过没有能融汇贯通,用在这里。另外的原因就是能量的问题。声波的能量(密度)与频率的平方成正比。探测目标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能量的大小。没有足够的能量也就无法探测目标。比如人造的雷达,要紧的指标之一就是反射电波的功率。
因此,“人为什么听不见超声波”的问题还是要从人的听觉器官的结构上去分析,而不是到耳朵的外面去找原因。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3: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