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mirror - 科普的难处:细节不错而整体错了

已有 3491 次阅读 2009-12-25 02:24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方博士近来又有“大作”《科学大争论——以太是不是真的存在?h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jingji/aether_all.txt

具体的细节介绍得不错,但是由于作者的思想背景和专业背景的局限,使得整个故事的连接与其在科学史上的解释历发生了偏离。

这种现象其实在童话里也有。童话一般认为是给孩子读的,但是里面说的是“大人”的事情。以大人的理解看童话,就会有另外的一个世界景象。

quote 方:

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1831~1879)建立电磁学,他的电磁方程计算出电磁波在真空中的速度恰好等于真空中的光速,表明光就是一定频率范围内的电磁波。

 

的说法上有个“小”缺陷。麦克斯韦建立了4个电磁学的方程,并且电场和磁场的结合可以得到波动方程的形式,并且这个方程中的波速恰好与已知的光速相等,麦克斯韦推测光也是一类电磁波。

当然读者并不象镜某这样可以看出“门道”来,包括方本人,也没有意识到这里用“真空中的光速”与那个时代的以太说的“矛盾”。

细节里也有些“小”问题,不过一般人也看不出来。 (1169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November 17, 2009 08:55PM

quote 方博士:

这个仪器的主要部分是一个半透明的镜子,两个分别放在与光源水平和垂直的相等距离上的反射镜。一束光照射到半透明的镜子上,一部分穿透镜子,一部分被反射,分离成了互相垂直的两束相干光,分别射到两个反射镜上。这两束光波再分别反射回来,互相重叠时,就会出现干涉条纹:在某些区域加强,在另一些区域则削弱,形成稳定的明暗条纹。如果两束光分别在干涉仪等长的水平臂和垂直臂上往返的时间出现微小的差异,就会使干涉条纹发生变化。

 

这个仪器的核心部分是一个半透镜以及半透镜分开的两条相互垂直的光路上的反射镜。一束相干的单色光照射到半透明的镜子时,单色光的一部分穿过镜子直行,一部分被反射到与直行光路垂直的方向,形成了两束互相垂直的相干光路。这两束光波由两个反射镜分别反射回来,互相重叠在屏幕上形成(两个平面反射镜的)等倾斜角干涉条纹。地球的自转导致1/4日两条光路对以太相对流速方向的换位,1/2日导致各光路方向上以太流速方向的逆转。如果两个方向上的光速出现微小的差异,就会导致干涉条纹的间隔发生变化。

镜某的这段描述是个“镜子”,可以鉴证一个人是否具有理解这个迈克尔逊实验的能力。有这个“分辨率”其实也满“痛苦”,因为看到方博士这样的文章就不免要去“订正”一番。也属于是老婆婆心了吧。然后就是N块“民科”如何能比“留美博士后”还要知道得多的“板儿砖”。

镜子难道没有留过学?打死我不信。 (261 bytes)
Posted by: 立委
Date: November 18, 2009 02:11PM

镜子是不是博士不知道,但是是博士的概率大过50%
算博士同等学历没有什么疑问吧。

至于博士后,那根本不是学历。不过是见习生的工作,是走向正式工作的跳板。否则在商品社会,有谁愿意拿麦当劳的工资去做学术苦力。只有在中国,博士后居然被认为是一种可以炫耀的学历或荣耀了。

博士后乃方博士的“学历”,属于一个事实了。 (507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November 18, 2009 05:44PM

“同等学历”是个好说法。

读令兄的《朝华午拾 - 后悔》很是有些感触。中学的同学会还没有参加过,也没有听说举办过。也许大家还都忙于生计呢吧。

恋爱是个“免疫”,镜某也是缺乏这类“免疫”的。与令兄不同的是“喜欢”从初一下学期就开始了。一直到大学毕业后年龄才去信“表白”。好在人家给回信了,曰:你来迟了。所谓爱,有时就是要选择放弃。占有与放弃,很可能后者才是真正的爱。比如两个母亲争孩子的故事就是这个道理。后来得知,对镜某的“表白”,对方也面临着一个很痛苦的选择。老男人“忽悠”小女孩有种天然的优势,防不胜防。

原帖星湖: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5672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281229.html

上一篇:mirror - “科学研究有什么用”的话题
下一篇:mirror - 肖医生、“疯”博士和热力学中的熵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01: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