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oha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ohai

博文

夏至"负熵"

已有 1209 次阅读 2024-4-23 17:13 |个人分类:思考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2016-06-21 20:50:03)

人只能收获其认知中的财富,改变意识只能改变其认知,改变潜意识才能改变命运。

从厦门(厦大)回到奉天(东大),没有了阵雨、没有了氤薀,仿佛感受到秋天般凉爽。虽然夏至,但却不见酷暑,只有天边的雷声惊醒一直以中低音咕噜着。如果世界是一个孤立系统,那么其混乱程度就永远是在增加的,直至达到热平衡。当世界的熵达到了极大值,其状态将不再改变,故而归于沉寂,这就是所谓的熵增原理。奉天城郁闷了几天之后,终于盼来了一场透彻的雨,来自世界外“光音天”的电闪雷鸣,故而世界又恢复了“原来”的秩序。

古印度的梵语,“阿弥陀佛”的意思是“光寿无量”,或祝福汝光明智慧;“南无”为梵语“昄依”的意思,“南无阿弥陀佛”的意思是将带汝之灵魂去极乐世界。希伯来语“阿门”意思是“但愿如此,实实在在”;“哈利路亚”的意思是“赞美耶和华”,“亚”是耶和华的简称;“以马内利”的意思是“神与吾人同在”。作为用“外求法”为方法论的宗教,基督教中,神对个体之救赎是通过救赎群体来完成的,所以个体冲动导致群体行为有动机。作为以用“内求法”为方法论的宗教,“佛说不可说”不是不能说,而是说不清楚或说不完,如同“天机不可泄露”不是不可泄露,而是如果泄露了天机,则君子得道而小人得利,智者得势而愚者得惑。所以,个体理智导致群体非理智之结果。

人的潜意识是原始的、自然的意识在人体内的沉淀,并随人的繁延而承继下来的意识。因此,潜意识部分地是以本能的形式呈现的。从群体到群落再从社会到社团,在吾人之世界里,生灵被划分为神、圣人(Sage)和凡人三大类,凡人是处于生物链最顶层的动物,并且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是地球的主宰。作为一神宗教的基督教里有神,有神分形的人,而佛教里没有神,佛主释迦摩尼是一个彻悟者,心怀大慈大悲励志要普渡众生的佛。道教里的老子,儒教里的孔子都与佛陀非常相似,神是圣人之分形,所以儒释道之融合似乎就理所当然了。

道德是群体性之最主要特征,而良知则是个体性最隐晦的东西。道德之道为自然规律,宇宙之本体;道德之德为道于人类社会之外显。如果说德是群体意识,那么道就是群体之潜意识,何况意识与潜意识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无论是电性文明还是磁性文明,无论是光性文明还是灵性文明,都是在汲取负熵而使得世界更加有序的途径。在这些文明中,古希腊圣人苏格拉底更接近于凡人,通过生活实践而不是冥想来获得心灵解脱。如果说苏格拉底更关心的是城邦秩序的话,那么老子更关心自然秩序,孔子更关心社会秩序,佛陀更关心生命秩序,耶稣更关心世界秩序而已。

所谓生命,就是要保持着一种高度有序的状态,不会达到一种类似热力学平衡的不再活动的状态,因为运动才是能量与物质交换的动力,所以“生命在于运动”。如果停止运动或者生命一旦死去,就会很快被“熵增原理”的强大威力给收服,立刻趋于热平衡状态而变成一片死寂,或一堆极其无序的物质。成住坏空、生住异灭、生老病死、喜怒哀乐,从矿物到人物,生物链顶端的人物从低端的动物那里汲取负熵、较高端的动物从较低端的植物那里汲取负熵、更低端的植物从最低端的矿物那里汲取负熵、最低端的矿物从地球外太阳那里汲取负熵,总而言之,生命之目的就是为了更加有序。基于这种观点,机器总有一天会在人那里汲取负熵的,其实始终如此,只是人并没有认识到而已。

学习,人生所必为之。学乃外求法乎,习乃内求法乎,故学习则是先外求而后内求之方法论也。《未发现的自我》P293里,荣格云:”人在痛苦中从来不能从他自己思考的东西那里得到帮助,只能从一种比他自己的智慧更伟大的智慧的启示中得到帮助。“

年轻的时候,吾人根本就不知道汲取负熵有多么困难;然而,年老的时候,吾人更不知道排泄高熵甚至比汲取负熵更加困难。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125-1431010.html

上一篇:无常
下一篇:连结则繁荣
收藏 IP: 175.164.18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