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oha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ohai

博文

“TheFractalofOurBrain:FutureSoftware”

已有 392 次阅读 2024-4-10 16:58 |个人分类:工作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2014-06-28 07:53:58)

六月里最后的一个周末,又是一个忙碌、努力、精进、希望、等待。

《圣经‧创世纪》记载,在周五创造各类动物之后,周六上帝按照自己的模样造人,周日创造工作完毕,上帝要休息一天。后人最大的误读,并非是“上帝按照自己的样子”,而是以为“样子”是上帝外在轮廓之结构特征。然而,上帝是按照自己大脑的“样子”创造了人之大脑,而后人又按照自己大脑的“样子”创造的世界。

《自然》杂志於2012年11月16日在“科学报告”专栏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证明宇宙的成长过程和结构与大脑细胞的生成过程和结构几乎一模一样。早期宇宙中星系互连关系,不仅结构具有复杂网络特征,而且与人类大脑神经元相互连接几乎无法分辨,大脑细胞与整个宇宙拥有一样的复杂网络宏观拓扑结构。其实,这个结论并非令人惊愕不已,在吾人生存的宇宙里复杂网络结构可以不同但是自然生长之动力确实永远相同的。

吾研究复杂网络已经十多年了,潜移默化,自然不自觉地深得其道法。从互联网之宏观拓扑结构之复杂网络特征,到大型软件网络结构化复杂网络显现;从人际网络社交关系之复杂网络规律,到地震网络时空域复杂网络预测,简单汝吾复杂生活也。

《自然》杂志的研究报告显示,某些未知的基本规律可能支配着多种或大或小的系统,从脑细胞之间的电信号传递,到社交网络的扩充,乃至宇宙的膨胀。该研究报告的作者之一、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大学的物理学家德米特里‧戈里尤可夫(Dmitri Krioukov)说:“不同的网络,如互联网、大脑和社交网络,其自然的生长动力是一样的。”

研究还发现,大脑中的连接有着极其高的组织化,大脑的结构就像是城市的布线网格,神经元遍及各个角落。吾今年有美女博士贾思媛派往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大学联合培养,据该校物理学家,德米特里‧戈里尤可夫(Dmitri Krioukov)云:“对于物理学家来说这是个即时信号,意味着自然的运作中还有某种人类尚未知道的东西。”很可能在这些不同的网络之中,有一些未知的规律在支配它们运行。“研究结果提醒吾人,也许是开始寻找这些规律的时候了。”

吾有一生朱宏博博士,几乎痴迷于图像处理,对全息论有着独特的理解与解析。宇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各部份之间紧密关联的整体,任何一个部份都包含整体的信息。许多研究显示,记忆的储存不是单独地限于特定区域,而是分散于整个脑部。脑部科学家卡尔.拉甚利(Karl Lashley)於在1920年的一连串历史性的实验中,发现不管老鼠脑部的什么部位被割除,都不会影响它的记忆,仍旧能表现手术前所学到的复杂技能。

不仅莱布尼茨对微积分的发现促使在200年之后科学家提出全息论,而且在图像网络研究中,复杂网络理论在未来必将为全息理论很好地解释了超距作用的原理。独立存在的事物展开来所看到的秩序之下其实存在着一种不可分的整体的有序性,整体与各个展开的个体同时共存。所以,宇宙就如同一张巨大的全息图,它的各个部份既包含于整体之中,而整体亦包含于个体之中。

吾有一生李大舟博士,研究脉搏波时序特征已有多时,并且利用高斯函数、GUMBLE函数与对数正态函数成功地变换(或分解)了脉搏波。正常状态下脑电混沌活动的分形维数、李雅普诺夫指数、复杂度等混沌指标较高,处于不稳定状态。这种不稳定性使神经系统对外界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神经网络中,其适应性与神经网络活动的复杂度、自由度和混沌程度成正相关。而脑器质病变、精神心理疾病可使脑电混沌活动发生改变,在脑功能受损的病理状态下,混沌指标会降低。不久前,李大舟博士与蔡巍博士联手脉搏波时序复杂网络变换,其初始敏感性非常之强。身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隐含这整个宇宙。 

本文之题目“The Fractal of Our Brain: Future Software”,是吾生蔡巍博士的一篇投稿《自然》的文章,已经外审六个月,轮回三四趟,盖复杂网络思维而论,念力之下必显殊胜。古老的印度宗教之宇宙观认为:“As is the smallest, so is the greatest”。

佛云:“一粒沙里有三千大千世界”。因为是最小,所以也是最大,汝之大脑就是宇宙。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125-1429063.html

上一篇:吾之念力
下一篇:网络模体:motifs
收藏 IP: 175.169.2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0: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