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oha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ohai

博文

吾之念力

已有 370 次阅读 2024-4-10 16:53 |个人分类:思考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2014-07-12 22:30:29)

奉天城,昨夜雷鸣闪电、风雨交加。闪电如同无数把利剑,撕破厚厚乌云,泄下倾盆大雨,在错落无序的混沌灯光里,狂风挟持着暴雨,一会儿由南向北,一会儿由北向南,城市仿佛是地狱一般。然而,清晨大地却表现出一派晴朗和旭日东升的节奏。

正当暴雨之时,吾突然想起办公室的窗子没有关上,一阵恐惧之冷气涌上心头,而后达左右前臂之皮肤。如果北风捎雨,那么窗台下的书一定沦落成为“落汤鸡”了。无奈闭目、祈求、祷告,朦胧之中施展念力。哈哈,结果那窗台下的书,居然逃过了一劫。 念力是法术的一种,身体、语言、意识共同集中於一处,共振出强大的波,互相熏染法性,互相成就。需要说明的是,目前没有可参考的念力实证和科学依据,尽管传说连连不断,但是真实原理依旧不详。

据说,有一个实验证明(验证)念力如同世界万事万物一样,也会相生相克,也许这就是“信则灵不信则不灵”的道理吧。有一次法会,举办者约请了各路特异功能者,纷纷云集一处,表演特异功能。恰巧一位朋友请来著名活佛观摩,结果活佛尚未露面,各路特异功能者却均无功能可以施展了。实验证明,当两个人以手互触对方胸口,或是以慈悲心观想对方心脏,两人的脑波会发生拽引,可见念力或是同幅相加、或是同频捕获、或是同相干涉。

据说念力之训练,最好在少人居住的穷乡僻壤,接近小溪并能够听到潺潺溪流之声处;最好伴随自然生物栖息地,享有明亮阳光且风暴过后之山里为最佳。说来也巧了,吾从小在大山里长大,经历过雷雨、洪水与风暴,独自一人奔跑于山里、田间与坟地,少年之吾,几乎就是“天人合一”的产物了。吾之办公室开门就是闹市,闭门就是深山,离吾座位不到两米恰有一个大鱼缸,不仅可闻潺潺流水,更可见翩翩游弋的黑白“地图鱼”。有证据显示,以心控物的意念在地磁活动频繁的时候最是有效。

如果是要用念力治疗某个人,就是“远隔”,先要设身处地感受对方的病痛,想象其心情。然后,再问问自己,如果汝得到同样的病,会是什么感觉,会有多么渴望得到治疗。然后,直接将汝充满爱意的意念投射给对方。念力不是过去时,也不是将来时,而是现在时,当下清楚明确的意念似乎效果最佳。可视化想象的心智复演,其本质上就是吾所谓的脑戏。要坚定相信念力必然收效,不要容许自己去想象有失败的可能性。研究表明,那些西藏喇嘛之所以能够有出神入化的表现,就是因为他们用各种方式把信念内化到自己的最深处。

普适计算之本质就是注意力问题,想要进入高度的专注状态,必须先把脑波放缓到冥想的水平,即放缓到频率介乎8至13赫兹之间的α波之水平。入境之方法各有不同,许多人喜欢笔挺坐在硬背椅,双手放在膝上,也可以盘腿坐在地板上。缓慢而有节奏地呼吸,用鼻子吸气,嘴巴呼气,尽量做到吸气和呼气的时间一样。放松腹部,微微前凸,然后慢慢收缩腹部,彷佛想让它碰到背部。这种动作不仅可以集中注意力於眉间松果体,而且可确保能以横膈膜带动呼吸。咒语,不过是五十赫兹频率与心跳共振的结果。

阳德主荣,阴德主寿。人善心静,养血益气。有趣的是,不仅信息可以产生复制误差,信念居然也能够产生复制误差。信息携带了多少信息量给接受者,取决于在信息到达之前吾人拥有关于这条信息怎样之信念,以及在收到信息后,吾人之信念是否有所改变。善是人体积极因素的起搏器,让身体每一个细胞都充满善的温暖,从而加速气血循环流通。专注如一的禅定冥想,就像是心灵的善,人在受到善的撞击时,常常会感到一股暖流沐浴全身。

琳恩.麦塔格特在《念力的秘密》中云:“进入汝自己之念力空间,用禅修来热身,透过专注汝一之禅定冥想,当下让自己进入专注状态。透过观想慈悲以及建立联系,让自己与汝想帮助的对象达到同样脑波状态,意念尽量清楚明确,投入全部感官去进行心智复演,以鲜明的细节,把汝想达到的结果想象成既成事实。於恰当的地点,在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方式,对恰当的人,顺服于宇宙的力量,把结果交托出去。” 人类是一种多么奇怪的动物,一条信息所含信息量足可以达到改变吾人对世界的信念程度。

“念头”起来就是生,“念头”灭下去就是死,当一个刹那的“念头”为今的时候,汝具足“念相”的这个“念愿”当下就往生。往生既是“念力”,“一念相应一念生,念念相应念念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后记:本文落笔之后竟显现神迹,天机不可泄露哦,吾本想写下吾今日里的三个念力所在点,然而文章收笔之后天机没有泄露,被念之事却文字荡然无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125-1429062.html

上一篇:知汝自己
下一篇:“TheFractalofOurBrain:FutureSoftware”
收藏 IP: 175.169.2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03: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