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eticDiseas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eneticDisease

博文

【第七十七期】GATA3非编码遗传变异通过改变染色质构象的局部和整体变化增加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风险

已有 2854 次阅读 2022-3-26 19:18 |个人分类:遗传基因致病机制|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2022年2月,美国西北大学范伯格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遗传学系在Nature Genetics上发表了“Noncoding genetic variation in GATA3 increases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risk through local and global changes in chromatin conformation”一文,该文描述了GATA3非编码遗传突变使儿童急性白血病(ALL)易感性增加。通过CRISPR-Cas9编辑增强GATA3转录,重塑染色质可和三维基因组,包括癌基因CRLF2。表明在白血病发生过程中,GATA3直接调节CRLF2并增强JAK-STAT的致癌作用。

ALL是儿童中最常见的癌症,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遗传易感性。研究人员通过对5008个ALL患者(其中985个患者确定为Ph-like ALL)靶向测序,发现GATA3基因的非编码突变(rs3824662)与Ph-like ALL相关,并证明其为功能获得性变异,且改变染色体可塑性及GATA3结合模式,GATA3上调改变了基因重组。在大多数Ph-like ALL患者中,CRLF2位点异常是基因组异常的一个标志,研究人员检测CRLF2位点的染色质相互作用,发现CRLF2近端启动子与P2RY8远端增强子形成了一个新的环,且与GATA3结合,这可能促进了GATA3的转录。

在ALL细胞系中过表达GATA3,发现CRLF2时间依赖性表达上调,同样地,shRNA下调GATA,抑制CRLF2转录,进一步证明GATA3是CRLF2的转录调节因子。在造血细胞中CRLF2介导的JAK—STAT通路的组成性激活与白血病的发生有关,诱导造血祖细胞和B细胞迁移。研究人员发现GATA3变异可以直接影响CRLF2的JAK-STAT信号转导。利用斑马鱼模型,验证异种移植细胞从卵黄囊到尾部造血组织(CHT)的迁移。绿色荧光标记的WT和突变细胞注射到斑马鱼胚胎卵黄囊,突变细胞在24h后表现出更强的迁移能力。且同时将绿色荧光标记的WT和红色荧光标记的突变细胞以1:1注射斑马鱼胚胎中,发现24h后CHT中红色荧光更多(图1)。这些结果表明,在人和斑马鱼细胞中,GATA3直接上调CRLF2的表达,并影响Ph-like ALL的发病机制。


1.png

图1 在造血细胞中,GATA3增强CRLF2-JAK-STAT信号通路

该研究报道了遗传变异rs3824662是一种与GATA3转录激活相关的顺式作用增强子变异,GATA3的过表达可能会促进增强子异位,即远端增强子被重新排列到癌基因附近,并在没有基因融合的情况下导致肿瘤发生。这种整体染色质状态的改变通过调节CRLF2信号通路参与了Ph-like ALL的发病过程。结果表明,转录因子介导的表观基因组重编程可以直接影响癌基因的活性,并可能是生殖系遗传变异影响癌症风险的重要机制。

参考文献:Yang H, Zhang H, Luan Y, et al. Noncoding genetic variation in GATA3 increases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risk through local and global changes in chromatin conformation. Nat Genet. 2022 Feb;54(2):170-179.

qrcode_for_gh_9c1dcb006eff_258.jpg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遗传咨询、基因检测和科研合作请联系QQ710334290


撰文:刘慧慧

编辑:刘振兴

审核:张贤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79614-1331163.html

上一篇:【第七十六期】Apollo遗传缺陷导致严重的骨髓衰竭和发育缺陷
下一篇:【第七十八期】PRDM13基因突变可导致致命的围产期脑干功能障碍伴小脑发育不良并破坏浦肯野细胞分化
收藏 IP: 211.67.3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7: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