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eticDiseas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eneticDisease

博文

【遗传病科普第134期】NFATC1双等位基因突变导致先天性免疫缺陷

已有 1978 次阅读 2023-11-12 19:32 |个人分类:遗传基因致病机制|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2023年8月,奥地利维也纳圣安娜儿童癌症研究所Kaan Boztug教授研究团队在Blood杂志上发表了题为“Biallelic NFATC1 mutations cause an inborn error of immunity with impaired CD8+ T-cell function and perturbed glycolysis”的文章,该研究发现NFATC1功能丧失突变导致先天性免疫缺陷,主要表现为CD8+ T细胞功能受损和糖酵解紊乱。


研究背景

先天性免疫缺陷(inborn errors of immunity, IEI),又称原发性免疫缺陷(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PID),患者通常存在免疫失调,从而易患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炎症和恶性肿瘤。T细胞信号转导、基因表达和细胞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活化T细胞(NFAT)转录因子家族的核因子(TFs)调节T淋巴细胞的活化、存活、增殖和分化,以及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细胞间相互作用分子的转录。NFAT家族包括5个成员,其中NFATc1、NFATc2和NFATc3在淋巴细胞中强烈表达。每个NFATc成员在小鼠T淋巴细胞中均具有不同的作用,特别是在T辅助性17细胞(Th17)、T滤泡辅助性细胞(TfHs)和调节性T细胞(Tregs)的分化过程中。NFATc1是T细胞代谢的中枢调节因子。在生理条件下,活化的CD8+ T细胞将其代谢从氧化磷酸化(OXPHOS)转变为糖酵解。然而,NFATc对人体免疫稳态的贡献仍然知之甚少。


研究结果

在一个多代谱系中,研究人员发现了3例携带NFATC1双等位基因变异的患者,表现为复发性感染、低γ球蛋白血症和抗体反应下降。在这些患者中发现NFATC1复合杂合变异导致其稳定性下降,DNA和相互作用蛋白的结合减少(图1)。   

1.png

图1 NFATC1突变的鉴定及分子功能分析

NFATC1突变患者的T细胞和B细胞在早期激活和增殖方面存在缺陷,将WT NFATC1基因重组到患者PBMCs中可恢复患者T细胞和B细胞的功能(图2)。   

2.png

图2 NFATc1功能失调损害T细胞的功能

接下来,研究人员通过单细胞RNA测序分析NFATc1功能障碍如何影响患者淋巴细胞。转录谱证实naïve CD4+和CD8+ T细胞减少,基因集富集分析显示患者的能量/衰竭通路显著富集。总的来说,NFATc1功能失调导致患者T细胞慢性激活和细胞应激反应与能量增加(图3)。   

3.png

图3 单细胞RNA测序揭示患者淋巴细胞特征

对患者T细胞代谢能力的评估显示,尽管氧化代谢过程完好无损,但NFATc1功能障碍使T细胞在刺激后无法参与糖酵解。NFATC1突变的T细胞可以通过增强脂质代谢(比如脂肪酸代谢)来补偿由于糖酵解缺陷引起的能量缺陷,从而导致T细胞激活反应延迟但不缺失(图4)。   

4.png

图4 NFATc1功能失调T细胞刺激后糖酵解受损


结论

总的来说,该研究表明NFATC1功能丧失性突变导致了一种新的先天性免疫缺陷,并剖析了NFATc1作为转录因子的分子功能。NFATC1功能失调的T细胞使用补偿代谢通路,展示了转录缺陷遗传图谱中的代谢可塑性现象,为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Sevgi Kostel Bal, Sarah Giuliani, Jana Block, et al. Biallelic NFATC1 mutations cause an inborn error of immunity with impaired CD8+ T-cell function and perturbed glycolysis. Blood. 2023 Aug 31;142(9):827-845.    

qrcode_for_gh_9c1dcb006eff_258.jpg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遗传咨询、基因检测和科研合作请联系QQ710334290


撰文:候美琪

编辑:刘振兴

审核:张贤钦


课题组网址 http://life.hust.edu.cn/info/1046/13645.htm

课题组介绍-分子医学团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79614-1409398.html

上一篇:【遗传病科普第133期】DOT1L新发功能获得性变异导致发育迟缓和先天性畸形
收藏 IP: 115.156.14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4: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