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型权威学术专著《RABIES: SCIENTIFIC BASIS OF THE DISEASE AND ITS MANAGEMENT(狂犬病的科学基础和管控)》的最新版(第4版)于去年5月面世。该书《第4章流行病学》中,对狂犬病毒传播的典型途径和非典型途径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4.3 RABV(狂犬病毒)的传播
4.3.1 典型传播途径
狂犬病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是通过患病动物的咬伤传播,发生在将携带病毒的唾液接种到身体的神经支配区域之后。病毒然后从周围神经传播到中枢神经系统。病毒一旦到达大脑,就会在神经细胞内快速增殖,扰乱它们的正常功能,但不会直接导致神经细胞死亡。随后RABV向外周神经离心式扩散。正是在这个时候,受感染者独特的行为和一系列神经性病症开始发展,这些改变有利于携带病毒的唾液传播到新的宿主,比如攻击性的增强会导致主动咬伤其他动物或人。
4.3.2 非典型传播途径
由非咬伤暴露造成的狂犬病病例很罕见,但确有记录的病例是由于摄入受感染动物、口腔黏膜污染以及器官和组织移植造成的。来自RABV感染供体的器官或组织的接受者的非咬伤暴露风险最大。在2004年之前,医源性狂犬病病例的报道非常罕见,全球总共只有8例狂犬病患者是在移植了患狂犬病捐赠者的角膜后发生了狂犬病。然而,在2004年这一年,仅在美国就报告了4例人类狂犬病病例,这些病例都是同一名感染狂犬病的捐赠者的实体器官和血管组织的移植接受者。德国、科威特和中国随后也报告了其他因器官或组织移植引起的病例。
通过食用实验感染的动物传播狂犬病确有可能;然而,人类因食用狂犬病动物的肉而导致的病例是极其罕见的。尽管因食用患狂犬病的动物而发生的人类狂犬病病例曾有报导;然而,宰杀和加工患狂犬病动物的肉的风险可能更高,在一些报告的病例中,不能排除这种可能的传播途径。此外,食用动物产品,如牛奶,并不被认为有传播狂犬病的风险。关于人类和动物的病例研究报告表明,曾有患狂犬病的母亲传染给了哺乳期的婴儿;但是这些研究并没有排除与母亲唾液接触造成感染的可能。
除了直接的黏膜暴露外,还记录了可能的飞沫或气溶胶暴露病例。最值得注意的是,有两例气溶胶暴露归因于实验室暴露,还有两例是在美国西南部有数百万无尾蝙蝠(Tadarida brasiliensis)的洞穴中工作的研究人员可能通过空气暴露。然而,在这些病例中仍不能忽视其他可能的感染途径。大约25年来在全球再没有发生过类似的通过空气暴露的事故,可能部分原因是在这些环境中工作的人员改进了个人防护设备的使用。
相关博文:
权威的大型学术专著《狂犬病(Rabies)》最新版已面世 2020-6-29
相关链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9: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