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2004年至2018年的动物狂犬病监测(5)
在美国CDC于今年12月出版的专业杂志《Emerg Infect Dis.(新发传染病)》上,发表了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中国长春)涂长春研究员等的这篇研究论文,提供了迄今为止最全面的中国RABV(狂犬病毒)感染动物的种类、地理分布、传播源和遗传多样性的数据集。现将该论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摘译,此次发布的是第五部分(最后一部分):
中国已有关于狂犬病毒(RABV)遗传多样性和传播动力学的研究,但背景资料主要来源于2010年以前收集的RABV或仅局限于几个省份或地理区域(26,28-30)。在过去10年中,缺乏关于RABV分子流行病学的信息,特别是在中国北方、西北、东北和西南地区,最近动物狂犬病病例不断增加(6,7,31,32)。此外,虽然中国周边国家都是狂犬病流行国家,但中国与这些国家之间RABV的系统发生关系和狂犬病越界传播尚未得到系统调查; 然而,2013年的一项基于2010年以前收集的RABV分离株N基因序列的研究曾得出结论,国界有效阻止了狂犬病从中国跨境的传播(33)(译者注:现在看来这种结论是错误的)。
我们的研究则提供了关于中国RABV遗传多样性和传播动力学最全面和最新的信息,并将这些特征与周边国家相比较,使用了我们在2004年-2018年的连续监测中最近获得的许多序列,以及在过去十年中在GenBank中发布的许多代表性序列。结果不仅揭示了来自中国的RABV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包括涉及大多数亚分支的许多世系或毒株,在遗传上与在邻国流行的世系或毒株很接近(图1),而且还描绘了RABV在中国和周边国家系统地理学分布的多样性(图2)。这些结果表明在中国存在两种流行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历史上狗介导的狂犬病在人口密集的内陆省份的流行,主要在中部、东部和南部,其中亚洲分支中的亚分支(subclade),特别是SEA1和SEA2亚分支起主导作用。第二种模式主要包括由新出现的亚分支引发的疫情,亚分支AL2和草原型亚分支以及印度次大陆分支在过去十年中都与跨境传播密切相关(图5)。使用BSSVS方法对贝叶斯因子>3的数据进行分析,可确定在内蒙古和新疆北部和西北部边境地区,经狐狸传播的草原型病毒正在流行,并且在中国与蒙古、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之间跨国界传播。野狐已成为这些地区狂犬病的主要传播者(图1;附录表1).东北地区出现的貉传播的AL2 亚分支可能是从蒙古跨国界传播而来。2017年,印度次大陆亚分支病毒出现在西藏并引发一起人类死亡事件,这是最近由邻国狗介导的狂犬病跨国界传播事件(24)。我们的研究还表明,在中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国家之间的边境地区,存在通过狗介导的SEA3亚分支的跨国界传播(图5)。
野生动物仍然是AL2和草原型亚分支病毒的主要来源,通常在蒙古大草原传播并引起人和牲畜狂犬病的就是这些亚分支的病毒(33,35)。然而,令人惊讶的是,我们在此项研究中进行的监测发现,这两个亚分支已经开始在中国的犬类中产生溢出(spillover)效应。 2013年在内蒙古从一只感染犬中分离到一个AL2毒株(NMXLHT)(附录表1),与2007年从内蒙古貉中分离到的前2株AL2毒株(内蒙927和925)可归为一类(图1)(10)。 它们的收集地点相距200公里。在犬中也发现了两种草原型分离株(NMXYQD14和XJHMD17):一种来自2014年的内蒙古,另一种来自2017年的新疆(附录表1)。在2018年,又检出3株犬草原型分离株(NMHLBED18、XJYLD181、XJYLD182), 1株来自内蒙古疑似狂犬病犬(附录表1),2株来自新疆外观健康的犬(附录表2)。 5株犬分离株均与3株狐狸分离株(NMFOX01、NMFOX15、XJTKSFOX14)有非常密切的系统发生关系(图1)。2016年新疆发现1例狐狸介导的人狂犬病病例,虽然致病病毒未被测序(9),但这些结果不仅表明了近十年来野生动物RABV对犬的外溢,也表明了外溢的风险正在增加,威胁着中国北方的公共卫生。
狂犬病在中国仍然被忽视,从动物来源方面提高认识和加强控制措施方面的努力仍然不足。因此,正式报告的动物狂犬病病例在2004年-2018年(在2004年之前没有数据可用)只有893个(5),远远低于中国在同一时期报告的人类病例数25,424个(3)。在所报告的动物狂犬病病例中,只有一小部分同时提交了实验室诊断依据,而在我们的研究中作过实验室检测的185只疑似狂犬病病例就占此类有实验室检测数据的动物的大多数。
尽管样品数量很低,但15年的连续监测已经足以揭示中国动物狂犬病传播的基本状况(图3),特别强调了狗狂犬病仍广泛分布,占本项研究中受感染动物总数的74.6%(132/177)(附录表1、2)。系统发生分析(图1)清楚地表明,所有牲畜RABV分离株都可归类为狗或狐狸分离株,表明狗和狐狸是主要的传播来源。这些分析还表明,一些RABV分离株是鼬獾特有的,只在鼬獾中循环,形成独立的谱系(在SEA 2中),甚至构成一个亚分支(如中国台湾的SEA 5)。 此外,正在进行的监测还揭示了狐狸和貉将RABV传染给狗的溢出现象,这强调了在追踪动物狂犬病病例来源方面基于序列分析的重要性,因为要直接追溯咬伤历史实际上往往是不可能的。我们的研究明确了中国野生动物狂犬病的现状,强调了相关野生动物储存宿主在当前狂犬病传播增加中的作用。总而言之,我们的工作表明,对动物狂犬病进行持续监测,并结合对收集到的RABV进行基于序列的分析,是追踪传播源的有效策略。
结论是,动物狂犬病在中国主要是被低估了,我们的连续监测能够揭示国内动物狂犬病的当前状态和传播趋势:在历史上主要是狗介导的狂犬病在人口稠密的内陆地区的流行,而在过去的十年里,野生动物介导的狂犬病又出现在边境地区。我们还全面更新了中国RABV的系统发生和系统地理特征,特别关注了新出现的RABV亚分支的流行和跨界传播。
(全文完)
英文原文:
Feng Y, Wang Y, Xu W, Tu Z, Liu T, Huo M, et al. Animal Rabies Surveillance, China, 2004–2018. Emerg Infect Dis. 2020;26(12):2825-2834. https://dx.doi.org/10.3201/eid2612.200303
相关博文:
中国2004年至2018年的动物狂犬病监测(1) 2020-12-07
中国2004年至2018年的动物狂犬病监测(2) 2020-12-11
中国2004年至2018年的动物狂犬病监测(3) 2020-12-13
中国2004年至2018年的动物狂犬病监测(4) 2020-12-14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0: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