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阳的桥不少,但最有文化气息的是太子桥。这个名称至今不少老贵阳都还这么称呼他,尽管现今修改的名称是“太慈桥”,溪翁莫名其意。此桥建于明朝弘治十八年(1505年)。据说靖难之役后建文帝路过这里。太监杨贤建此桥。故有太子街太子桥之地名。 明朝正德四年(1509年),王阳明到贵阳文明书院讲学时,曾游太子桥并写有《太子桥》诗。
乍寒乍暖早春天,随意寻芳到水边。树里茅亭藏小景,竹间石溜引清泉。
汀花照日犹含丽,岩柳垂阴渐满川。欲把桥名寻野老,凄凉究说建文年。
崇祯年间,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到贵阳,他在《游记》中如此描述太子桥:
十四日晨饭于吴,遂出司南门,度西溪桥,西南向行。五里,有溪自西谷来,东注入南大溪;有石梁跨其上,曰太子桥。此桥谓因建文帝得名,然何以“太子”云也? 桥下水涌流两崖石间,冲突甚急,南来大溪所不及也。
太子桥即今"太慈桥"。名字修改后完全失去原来的文化意义。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谓“俗讹为太子桥”,此正是一种文化流脉,民间传闻联系上建文帝,正有建文漂流滇黔的影子。
贵阳非要改名"太慈桥"则完全失去文化联想,自毁贵阳的历史和文化,况且如今桥上的街道还是叫“太子街”这也是贵州缺乏文化底蕴,不仅仅不敢为天下先,甚至也不敢为天下后。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6: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