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迅的富翁生活
一般都都说鲁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其实大错特错矣。他是典型的大富豪,至少是当时社会的中上层。无论是在北京还是上海,鲁迅的薪水、课酬和版税三项加起来每月收入至少400个以上的大洋,他富得油流。因为当时大学中一个教师如果有四个大洋,就可安然无忧的生活了,可以 有钱雇老妈子和仆人了。鲁迅每月四百个大洋,那简直是非常多了。当时一个大洋的价值,大约相当于现在人民币80到100多元。鲁迅每月收入就是四万元人民币。就是在今天也是富裕阶层。但民国那时候的物价是很便宜的。当时一般家庭有三个大洋就够生活了。因此,鲁迅绝不是什么无产阶级作家,他是典型的有产阶级作家或富人作家。也正因为如此,鲁迅能够比较轻松地在八道湾买四合院,弟弟和母亲一大家住在一起,而不用当房奴。他能够每月悠然地购书无数。1927年去上海以后,他的生活也同样非常好。那时,他的名气很大了,版税更多了,他还因为版税问题和北新书局打官司。鲁迅的房子很大,是三层楼的大别墅。这在寸土寸金的上海是很不简单的。萧红回忆说:
三楼则特别静了,向着太阳开着两扇玻璃门,门外有一个水门汀的突出的小廊子,春天很温暖的抚摸着门口长垂着的帘子,有时帘子被风打得很高,飘扬的饱满的和大鱼泡似的。那时候隔院的绿树照进玻璃门扇里边来了。
房子这么大,家里就雇了厨子,保姆、女仆,鲁迅夫人许广平充当了总管家的角色。别墅里几乎每天都是高朋满座。每顿的菜可谓丰富可口。鲁迅是绍兴人,吃饭的口味很是讲究的,许广平是单独精心给他做的,萧红《回忆鲁迅先生》这样叙述道:
鲁迅先生吃饭,是在楼上单开一桌,那仅仅是一个方木桌,许先生每餐亲手端到楼上去,每样都用小吃碟盛着,那小吃碟直径不过二寸,一碟豌豆苗或菠菜或苋菜,把黄花鱼或者鸡之类也放在小碟里端上楼去。若是鸡,那鸡也是全鸡身上最好的一块地方拣下来的肉;若是鱼,也是鱼身上最好一部分,许先生才把它拣下放在小碟里。许先生用筷子来回地翻着楼下的饭桌上菜碗里的东西,菜拣嫩的,不要茎,只要叶,鱼肉之类,拣烧得软的,没有骨头没有刺的。
鲁迅生活的民国时代,并没有什么单位编制,生活资源没有被弄断,所以当时的文人的生活方式都很自由。鲁迅钱很多,但他就经常资助他人。如萧军和萧红的书都是他资助出版的。鲁迅的钱,除了日常开支,都是买书了。你看他的《日记》,几乎就是一本书帐单。中外古今都有,日文,德文,文史哲,艺术,什么都藏。
鲁迅除了读书写字,有点苦行僧的味道,他不喜欢逛公园,他有空就到内山书店去,一边与内山和倭人尽情抽烟喝酒聊天,一边选点书。鲁迅精通日语,由于游学东瀛七年的生活,他确实很喜欢日本,他两个弟弟的老婆都是倭人。周家的日本情结很浓厚。他的文章中几乎不骂日本。他有病都是找那个叫须藤的医生,不过,他太迷信此人,须藤医术其实较平庸。鲁迅的肺病其实不致命的,并不是肺癌,但却被这个倭国庸医耽误了病情。鲁迅的父亲是被庸医害死的,没想到他否定中医后,自己也被一个西医的庸医害死了。
鲁迅是个大富翁不假,但他的伟大恰恰在此。他每月拿那么多钱,享受着上流社会的养尊处优的生活滋味,却没有甘当御用文人,反而天天写文章批评嘲讽怒骂当局和社会的不公黑暗。他也从不显摆自己的富裕。他从不注重穿着,在北京的时候,帽子都是破的。鲁迅曾说过,“作文学要有余裕的时间”,生活无忧才能安心创作,鲁迅做到了这一点。因此,郊寒岛瘦的那种不平则鸣并不通用。宋代文人富裕,所以宋朝的文化昌盛。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0: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