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屯堡访古记
癸卯三月初七,阳光灿烂,三山前往安顺屯堡访古。屯堡我曾去过两次,这次算是三访屯堡了。然而此行访古是三山同行,这是最大的快乐。
因为是平日,屯堡人较少,很安静。这种环境正合我们寻幽之意,一进屯堡,最先看见沈万三故居。石头堆砌的老墙,透着年代感。走进去是两层楼的棕红木漆的老屋,木制的花纹古雅沧桑。虽有牌子“沈万三故居”,但没有文保碑,想来是本地人附会的。著名明史学家顾诚先生考证沈万三是元朝人,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候,他早就去世了。《吴江县志》明确说:“张士诚据吴时万三已死,二子茂、旺密从海道运米至燕京。”那么到洪武元年,沈万山都已死十三年了,且“元明易代之际,沈万三的儿子都已进入暮年,他本人尚在世的可能性极小”。(顾城《明朝没有沈万三》)更没有到贵州安顺来的任何可能了。而且按王行的《沈荣甫墓志铭》的说法,野史笔记和《明史》说沈万三洪武年间充军云南,也是天方夜谭,因为洪武十五年平定云南时,沈万三如果还活着,都已经一百多岁了。“万三”或许是“万山”的谐音吧,明军历经万山千水,来到黔域,驻安顺屯军达十万八村,早就今天大山深处的屯堡汉文化。《安顺府志·风俗志》说:“屯军堡子,皆奉洪武敕调北征南......散处屯堡各乡,家人随之至黔”。屯堡人穿的像少数民族的宝蓝色的宽衣大袖,据说也是当时明军家属的服装。南山今天一身黄色的汉服背心,在石头堡里宛如一道风景线,在老宅留影,很有历史感。
走出沈万三故居,见一铺子有些旧书,以泉二十,要了一本赞美诗的小册子,当地应该有信教的。屯堡的房子和街巷,皆以白石为主,戴明贤说安顺是一座白色之城,诚非虚言。再往前走,有个三教寺,所谓“三教”者,儒释道三家耳。进去浏览了一圈,庙屋古朴,神像却有些小器不够庄严,南山说有些low。走出寺庙,正好到地戏那里。四方形的院子,摆着很多长条凳,墙壁上挂满了各种面具,脸色有黑, 有红,有白,有黄,有花的,和京戏相似,而且有胡须。此种地戏的面具和以前有个学生送的面具不太一样,那种面具是黑色的,很狰狞,我一直放在老宅的书架上作为镇宅之宝。
里面有几个演戏的在排演,说是1点开始。我们就在里面开始品尝自带的茶水,坐在凳子上等。演戏的见吾三人在戏院自斟自饮,从容谈笑,疑为哪里来的干部。过了半小时,虽然没有什么人,演员们还是开鼓唱戏了。安顺地戏又叫傩戏,俗称“跳神”,产生与明朝洪武年间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屯军。也就是说有了军屯才有了地戏。现在地戏已经是非遗了。戏台上方一匾额题云“演兵习武”,大概就是提醒屯堡的军人莫忘初心吧。看着他们的表演仿佛回到了大明朝那个阳光灿烂的青春时代。明太祖挺进云南,贵州因此开始建省。来自东部军人们成为最早开发贵州的先锋。
看完戏,我们再往石头巷子深处而去。参观了建于民国年间的毛氏大宅,门是锁的。斜对面便是陈蕴瑜将军故居。陈将军字怀珍,平坝人。兰封战役中英勇殉国。陈将军故居正门上悬蒋介石亲题的匾额:“忠烈可风。”字迹苍劲飘逸。陈将军故居是二层楼的木制老宅,残旧的红漆显出岁月的风霜。从陈将军故居出来,见一老宅,门是垂花门,门前的石条蹬老得发亮。我坐在石条上,抚摸着流年的皮肤。
离开屯堡后,突然想起,玩得太高兴了,忘记上云台山看吴三桂的那把锈刀了,还有那颗千年古杏了。余有些遗憾,惆怅望向山原,口占一律怀古。
屯堡石头巷,木屋老瓦门。
万山千水渡,六卫驻八村。
宽袖汉家语,傩衣地戏喧。
云台山上树,古杏葉飘原。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9: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