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由国际科学编辑润色的
大连医科大学陈大朋团队的论文发表在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
IF:10.557
VR Family 课题组
陈大朋,1987年生,
博士,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 肠黏膜屏障功能与炎性肠病、
结直肠癌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
中草药调控黏膜屏障及治疗上述疾病的药效学物质基础。
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一项,
大连市科技之星,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5篇,
累计影响因子>110分。
下文为大连医科大学陈大朋团队的论文《Soluble ligands as drug targets for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简单中文释义,原文发表在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影响因子10.557。 炎症性肠病(IBD)的临床分型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其特征是在遗传易感的宿主中持续存在肠道免疫炎症。IBD患者多伴有多种肠道内以及肠道外的并发症如肠狭窄、梗阻、纤维化,以及肝病、眼病、关节病变等,此外,长期中重度UC或者结肠CD是结肠癌高危因素之一。 越来越多研究证明,靶向细胞因子可很好的控制IBD症状,而细胞因子是“可溶性配体”中的重要成员。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随着生物药剂的发展和应用,IBD的治疗策略,特别是中重度IBD,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传统药物相比,生物制剂,如靶向肿瘤坏死因子α的英夫利昔单抗,以及最近在我国批准上市的维多珠单抗(靶向IL12/23),在IBD的治疗中具有更高的功效。这些生物制剂显示出更多的肠道特异性作用,并且总体上全身副反应相对较少,从长期来看,已成为可靠的治疗方法。 靶向可溶性配体的生物药物在IBD和大肠癌(CRC)治疗中的趋势
除了这些生物药物外,一些靶向可溶性配体/蛋白的口服活性小分子(例如靶向soluble epoxide hydrolase (sEH)的小分子化合物)也非常有潜力,这些小分子在动物或临床研究中也显示较好的疗效。总之,可溶性配体已经成为继酶和受体后的第三大药物靶标,靶向它们的药物在治疗IBD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参考文献: Tong X, Zheng Y, Li Y, Xiong Y, Chen D. Soluble ligands as drug targets for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Pharmacol Ther. 2021 Apr 23;226:107859. doi: 10.1016/j.pharmthera.2021.107859.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3895184.
国际科学编辑专业的论文润色服务得到100多个国际期刊与出版社的认可,许多期刊以及出版社在他们的网站或者给作者的回复信中会推荐国际科学编辑的语言润色服务。 编辑为英语母语国家人士,且具备与文章研究领域相关的学术背景。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国际科学编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87871-1289319.html
上一篇:
新冠疫情是否会终结会议论文集出版? 下一篇:
疫情之下的艰难回国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