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study 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

博文

[拾旧]制度的变迁:“有异性没人性”的一个解释

已有 4003 次阅读 2010-10-17 19:34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朋友, 恋爱, 友情, 情侣, 制度变迁

毫不隐讳,从我与自己心仪的女子华开始恋爱以来,在全部人际交往的对象中除了和父母、兄弟还有几个最亲的亲戚的联系和交往没有太大变化外,和其他人的都或多或少地减少了一些,感觉最明显的可能是近旁的同事了。有人把这种现象叫做“有异性没人性”,这当然是句戏言,“异性”是有了,但并不是因此没了“人性”。凡事讲“度”,把握好了这个度,不但不是没了“人性”,反倒是更有人性、更有理性。

我自己觉得算得上一个经济学的爱好者,起码是懂一点这个领域的知识的,我对这个问题也有一个解释,算得上一个经济学的解释:制度的变迁。

这就要先提到经济学中的一门学问,叫制度经济学,现在流行这门经济学的分支科学都叫新制度经济学,至于为什么加了一个“新”字,有一些渊源,与本文的话题无关,这里就不详述了。新制度经济学对“制度”的定义是泛化了的,已经不是狭义的一定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或者文化等方面的体系这个意思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某种“契约形式”或“契约关系”,或者在我看来就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某种形式就可以称为“制度”。因此,依此定义,我和自己的知心爱人的恋爱关系就是一种制度,我和现在同事、以前的同学、各种各样的朋友之间的以友情相连的这些关系都是一种种制度,和父母、兄弟以及亲戚的关系就更算得上是制度了。

回到问题本身,制度的变迁在于我和华确立恋爱关系前后,之前我们之间的关系是朋友(知心朋友、好朋友、哪怕是最最好的朋友也是一种朋友的关系形式),这是一样制度;之后我们之间的关系是情侣关系(或者叫恋爱关系,虽然很多人不认为是一种正式的人际关系——这一点我也比较赞同——但毕竟会引起一个人际关系中的诸多因素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是另一样制度。制度变了,人在不同的制度下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必然要变。从朋友到情侣,双方的亲密程度和依赖程度有质的变化。我必然(这是意愿和需要的绝对统一)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与女友的交往之中,这个“必然”有无穷多个不用讲却也可以讲一讲的理由:我和她有了更多活动的交集——其中有许多新制度本身的含义,也有很多是我们为之赋予的特殊含义,总之是我们共同追求的;我们更深刻的吸引着对方,更愿意和对方共度时光;我们需要和渴望更多、更深地了解对方;这是比与几乎任何其他交往都是更加值得的交往,因为我们将要相守余生(这一点对于我们的情况来讲是这样,不一定适用所有的情况);男女朋友本身就代表了一些新的义务和权利,这需要两个人共同完成……更多的理由只会更加说明这么去做是更有人性、更有理性的。

而且这种深入的交往是有规模效应的,也就是只要没有极具破坏性的事件打破这个制度所带来的更加深入交往,在短期(感情上升期)交往的增加不止限于增加领域本身,一个领域交往的增加可能会引起或促进其他多个领域交往的开启和增加,因此交往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深,直到达到一个最大点(婚姻都不一定是它的极限),最终完完全全、明明晰晰地在我的世界里区分了友情、亲情和爱情。这或许可以称为一个制度的完善和成熟,也可以称为一个新的制度的建立(又一个“制度变迁”了)。制度变迁的必然结果!

再明白不过了,一个人用于交际的时间和精力是一定的、或者是不可能无限扩张的,制度变迁下新制度里投入了时间和精力,其他制度里所能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就必然会以不同的形式减少,“有异性没人性”就成为必然。

这样的“制度变迁”华和我经历。推而广之,其实人人都会经历。既然是一种变化,前期或者短期里当事人可能会不适应,但是如果新制度本身不再发生变化,和如果当事人是臻于成熟的,任何当事人都会如我一样欣然接受并推动之。

2007年06月05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4577-374312.html

上一篇:The Second Fight
下一篇:为了明天而守候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0 17: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