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rong071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rong0718

博文

慢慢读唐诗之酒泉太守能剑舞

已有 5254 次阅读 2018-4-30 11:27 |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唐诗

 

慢慢读唐诗之酒泉太守能剑舞

 

 

酒泉太守能剑舞,高堂置酒夜击鼓。

胡笳一曲断人肠,座上相看泪如雨。

——岑参《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其一》

 

岑参以边塞诗闻名,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岑参离开边塞东归,过酒泉,酒泉太守置酒相待,于是作《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二首,此其一也。

 

“酒泉太守能剑舞”——酒泉乃是边塞重镇,汉代河西四郡之一,其名之来历,一说是因为“城下有泉”、“其水若酒”,另一说是因为霍去病曾在此地将御赐美酒倾入河中与将士共饮。唐代改称肃州。不过岑参此诗,仍沿用汉时旧称“酒泉”,大约是因为“酒泉”这个名字,比起肃州来,更深入人心,更有诗情画意?只这二字,便有一种风沙呼啸、金戈铁马的肃杀苍凉之感扑面而来,同时又别具一种豪情——不论酒泉之名究竟从何而来,这个地名,都有一种奔涌澎湃、如烈酒欲燃的豪情。

全诗的基调,也从这二字便奠定下来。

唐代剑舞,最有名者,大约应属公孙大娘与裴旻将军。杜甫一首《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以笔为画,以诗为史,留得公孙大娘剑器舞之英姿。

唐代宗曾将裴旻剑舞与李白诗歌、张旭草书并称“三绝”,时人称为“诗圣”、“草圣”、“剑圣”。颜真卿有《赠裴将军》一诗:“大君制六合,猛将清九垓。战马若龙虎,腾凌何壮哉。将军临八荒,烜赫耀英材。剑舞若游电,随风萦且回。登高望天山,白云正崔巍。入阵破骄虏,威名雄震雷。一射百马倒,再射万夫开。匈奴不敢敌,相呼归去来。功成报天子,可以画麟台。”全篇重在写裴将军战功,写剑舞只一句“剑舞若游电,随风萦且回”——迅猛处如电光,舒缓处如和风。王维也有《赠裴将军》一诗:“腰间宝剑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战勋。见说云中擒黠虏,始知天上有将军。”同样重在战功,只在开篇将宝剑特别点出。大约因为斐将军剑舞太过有名,不需特别说明,只虚提一笔,或轻描一句,已可引得读诗之人诸多想象?

七星宝剑,百度百科解释说:“七星剑是指镶有七颗铜钉的宝剑,近现代存有的明清实物,是谭嗣同使用的。七星主要是象征意义,但是从材料力学角度应该有缓冲应力集中,防止剑断裂的作用。”并附图如下:

时人乔潭另有一篇不太出名的《裴将军剑舞赋》,序言中说:“元和秋七,羽林裴公献戎捷於京师,上御花萼楼,大置酒,酒酣,诏将军舞剑,为天下壮观,遂赋之。”这篇赋里,因为裴将军舞的是一双七星宝剑,故有“睹二龙之追飞,见七星之明灭”之语——双剑如龙,飞舞追逐,剑上七星,时隐时现,如星辰之明灭不定;剑舞气势凌人,“乍雄飞,俄虎吼,摇辘轳,射斗牛……若涌云涛,如飞雪山”;描写剑舞动作很是仔细,“锋随指顾,锷应徊翔。取诸身而耸跃,上其手以激昂。纵横耀颖,左右交光……或连翩而七纵,或瞬息而三接”——掌中剑随身而转,如飞鸟回翔,纵身跃起时,剑指长空,激昂奋扬,左冲右突,剑光纵横交错……有时接连飞纵,有时在瞬息不断交错剑锋(勉强翻译一下,取个大概意思,动作的描述可能很难精准到位)

《独异志》称裴旻居母丧时曾请吴道子于东都洛阳天宫寺画神鬼数壁以为亡母祈福,吴道子则要求裴旻舞剑以助画兴,“走马如飞,左旋右抽,掷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射,漫引手执鞘承之,剑透空而入,观者数百人,无不惊栗,道子于是援毫图壁,飒然风起,为天下之壮观。道子平生所画,得意无出于此。”

这里的舞剑动作,比较清晰,易于想象。

这个故事,与张旭观公孙大娘剑舞而悟书法、得龙蛇之意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

关于裴将军剑舞,写这么多,是为了从中窥见酒泉太守剑舞的风格。

太守应是文官,但唐代文武同途,出将入相者甚多,文人诗客也常有策马仗剑、从军出塞之举,而且这位酒泉太守又是镇守边州的太守,随时都要能够领兵作战。因此,“酒泉太守能剑舞”,究竟是如何舞剑,可以借裴将军剑舞情形以窥一二。

 

“高堂置酒夜击鼓”——白日有公务,故而宴会是在夜晚。边镇夜宴,高堂置酒。唐代建筑,偏向宏阔高大,“高堂”二字,未必是虚写,很可能肃州府衙的后堂,的确是高大深阔。

夜宴自然有酒。唐代的酒,据说度数不高,所以动辄一饮三百杯。不过正因为度数不高,宴饮终夜,或许也不过半醺而已;若是度数太高,不过数巡,主宾便已醉倒一片,反而难以尽兴了。

夜宴以鼓乐为伴,击鼓其镗,很有边镇特色。而击鼓的动作,与剑舞应是共具昂扬矫健之气势,鼓点彭彭,剑鸣锵锵,如波起浪涌,拍岸裂石,令闻者心惊神动,如欲奋起同舞。

 

“胡笳一曲断人肠,座上相看泪如雨”——夜宴的另一个主要乐器是胡笳。《太平御览》卷五八一载:“笳者,胡人卷芦叶吹之以作乐也,故谓曰胡笳。”大约因此缘故,百度百科说,唐代盛行以羊骨或羊角为管、管身无孔的哀笳,流行于塞北及河西走廊一带。

胡笳,或者说“笳”,宜于随身携带、马上吹奏,其声悠远,可穿透茫茫长空浩浩沙海;其意凄怆苍凉,仿佛可见平沙万里,仿佛可闻游魂呜咽,是在诸多边塞诗中都曾出镜的乐器:笳喧雁门北,阵翼龙城南(王维);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张说);笳声悲塞草,马首渡关云(李端);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李益);何处吹笳薄暮天,寒垣高鸟没狼烟(杜牧)……

所以,酒泉太守的夜宴之中,也有胡笳吹响。

胡笳声声,如泣如诉,如歌如哭,如雁唳悠长,诉说边塞的艰辛与大漠的苍茫,描摹那浩瀚沙海如血残阳,曲中有胡人逐水草而居,曲中有征客战死沙场。

胡笳一曲,唤起主宾心中无限故园之思、无限家国之念。

而这一年(757)还是安史之乱(755-763)远未平定的时期。唐肃宗于灵武(今宁夏银川灵武)即位,岑参东归,路经酒泉(今甘肃酒泉),应是投奔肃宗行营而去。这一年二月,唐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重阳节之时,曾写下了一首《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并有小注“时未收长安”: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家园之思与家国之忧,沉重地压在心头,因此重阳佳节,也只是勉强登高;战乱之中,百姓离散,村落萧条,何处可饮酒?山上盛放的野菊,让诗人不禁怀念起长安故园的菊花,只可怜长安仍是战场,故园菊花盛放却无人来赏。

而在酒泉太守的夜宴之时,这样的家园之国与家国之忧,或许更为深沉。

对酒当歌,且笑且舞,情到浓时,酒至酣处,那烈焰般腾腾而上的激情,那塞外寒泉一般冷锐刻骨的忧思,美酒嘉乐不能消解,高歌大笑不能渲泻,剑与鼓的狂舞也不能排遣,在胸中左冲右突,寻不到出路。

当此之时,惟有痛快淋漓的一哭,方可解忧。



按:回头重新查了一下,岑参路经酒泉,应该是在他抵达灵武之前。所以将结尾部分重新改了一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45606-1111653.html

上一篇:慢慢读唐诗之仙心入微处
下一篇:慢慢读唐诗之“降胡饱衣食”?
收藏 IP: 220.249.9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5: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