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化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由之路。虽然从历史上说中国的城市化较低,一直是一个农业化国家,但是中国的城市化已经在2001年首次超过50%,即全国人口的一半以上居住在城市里。当然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仍然远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水平。城市化给居民带来了许多生活上的便利,能够有更多的工作机会、更好的医疗服务、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但是城市化也存在巨大的隐忧,通常在交通、污染、收入差距、自然环境上体现出来,所以对城市的研究,不仅仅关乎地理、规划和建筑,还涉及人文、社会和心理健康。在这一点上,看看世界各地城市的发展、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对中国的城市化将很有意义。
《城市经纬》(Atlas of Cities)是由一批以经济地理和人文地理为主的欧美学者共同编写的新书,目的在于通过对世界各地城市发展的研究,找出城市在兴起、扩张、收缩、改造过程中是如何与周围环境、经济活动、政治理念密切互动的。书中介绍的,既有历史悠久的古老城市,也有近几年来爆炸式建起的新兴都市。
城镇化的雏形早在两河文明时期即已出现,但是对现代城市具有重要影响的是古希腊的雅典和古罗马这两座《城市经纬》作者们笔下的“奠基城市”,雅典属于城邦国家,罗马是帝国的政经文化中心,两座城市的规划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又各具特色,其中的生活、行政、宗教、军事、娱乐活动区域的设置,引水渠和公路的布局,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规划构想,常常为后来的城市借鉴。作者们还认为罗马不仅是世界上第一个“帝国都市”,还是第一个具有“全球性都市”特征的城市,通过高效的管理体系,控制了地中海沿岸的所有城市。
罗马帝国陷落之后,从地中海沿岸、红海两岸、两河流域、中亚、印度洋一直到东亚,出现了一系列的城市,这些城市之间通过贸易往来形成了多个相互重叠的网络,被作者们成为“网络城市”。这种因某种特定功能而兴起的城市,还反映在以曼彻斯特为代表的“工业城市”身上,这些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交通建设、人口迁移、社会治理、生活质量方面的问题和对策,在当今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常能找到类似的例子,而曼彻斯特等地在后工业化时代面临的挑战,更值得关注。
在现代城市规划中,巴黎的市政建筑一直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城市经纬》中巴黎被称为是“理性城市”的代表。一般认为19世纪中期奥斯曼(Haussmann)对巴黎的大规模改建是近代城市规划的样板,但其实在这之前的几十年中,巴黎就已经经历了多番改造,奥斯曼继承执行了许多现有的规划方案。除了宽阔的街道,放射状的交通网络外,奥斯曼手下的巴黎拥有一个巨大的下水道系统和大批的公共绿地,不过闻名的艺术家聚居区,却是城市改造中意外的副产品。
中国城市可以从世界上许多其它城市的发展中学到不少东西,例如巴西首都巴西利亚的规划构想、米兰将自己改造成一个“设计之都”的努力、伦敦等地将城市“智能化”的实践、以及德国的弗赖堡等地致力于建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城市”的经验。如果说这本书有不足之处的话,那就是过于重视欧美地区的城市,对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的城市着笔太少。
《城市经纬》一书资料丰富,采用区域图、热点图、照片、网络图等等,把枯燥的数据转换成醒目易懂的图表,既能让人学到很多东西,读起来又十分轻松。
《深圳特区报》稿件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9: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