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pengj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pengju attosecond pulse generation and application; ultrafast excited-state dynamics in liquid; time-resolved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elec ...

博文

在中国搞基础物理科研(读博)的出路在哪里之大讨论

已有 11462 次阅读 2011-5-2 00:1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国, 人生, 女孩子, 高中生, 男孩子

或许这个题目有点大,我尽量用自己的体会给即将选择基础物理研究的同学们一些建议。
鉴于本人对物理有恨有爱的纠结情绪,可能会产生偏激的言论,希望初涉物理的读者有选择思考。
按照中国一考定终生的高考制度来考虑,我不得不先从高中这个时期谈起,高中的时候,一大批在男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逻辑思维能力明显增强,当然也包括一部分优秀的女孩子,于是高中数理化的学习逐渐成为男孩子的强项,尤其是面对物理这个较“特殊”的科目,竟可以成为一部分高中生炫耀的资本,以至于这个牛资成为今后站在“龙门”口得一声高呼,很多物理学习比较顶的学生“毅然决然”选择了物理专业,尤其是在对物理这个一级学科只具备高中水平的了解,且没有多年从事物理相关工作人员指导的情况下做出不负责任的选择,无疑是极其“危险”的第一次人生决定!下面我就高中生该不该选择物理,如何选择,给出自己的一点分析。
若高中阶段物理成绩骄人,其他成绩突出,能够顺利进入中国任何211或、985院校的考生,注意我说的骄人诸如全国奥赛拿过奖等,而且对物理的二级学科有所了解,并对其中的一个领域有浓厚的“初级”情趣,又得到了某某亲戚或者朋友的“忠告”,就可以有倾向地选择大学物理相关专业。需要补充的是,如果其他科目成绩平平,总分不足以选择物理学专业综合排名前20的学校,需要慎重选择报考物理相关专业,因为即便是20名开外的211,985院校的物理学院在基础物理教学方面都存在很大欠缺,有很多只是某一个特殊的专业方向有优势,这个方向极有可能不是你中意的那个。如果自己有并且认定了一个专业,比如核物理,就可以选择那些在该专业方向明显具有优势的,名不见经传的211,985高校。话说回来了,如果没有特别中意的那个,此时又非要执迷不悟,甘愿冒险一搏,就可以选择偏向应用的(工科)物理专业,理论物理和物理学包括应用物理等这几个专业慎选。切忌的是为了读物理相关专业这个一时之快,报一些211,985院校的物理专业,至于原因,大家都知道,一句话男怕入错行,这个领域进了就有可能永远出不来,且走不远。根据本人在读研期间指导的几个高考学生报考经验来看,选择物理学基地班的一个最终的结局算是正常,已在被报送某知名研究所继续深造;选择某名不见经传大学物理学的那个现在还在发愁是考研还是委身于某些私企打工;选择偏向于工科的物理相关专业的声称,根据该校传统,工作不是问题,还可以稍微挑一挑;
若高中阶段物理成绩突出,其他科目成绩也较好,能够顺利进入一些知名211学校读书的,更应该慎选物理专业,因为211,985学校的物理学院录取成绩应该处于一个中等偏上的分数区间,以2009年为例,湖南大学在河北省理科录取成绩,其中物理学的平均分是606,是理科中处于中等的,陕西师范大学在河北省2009年物理学的平均分处于中上游,西北大学物理学基地班在陕西省录取处于理科均线上游,兰州大学物理学类在河北省录取均线最高(数据来自搜狐)。因此,从一部分知名211学校的物理学录取来看,平均分还是偏高,言下之意,有能力报考物理学并被录取的考生都可以选择以后就业面更广的学科,我们抛开急功近利不谈,现实一点儿就今后就业而言,物理学应该处于慎选状态。
若高中物理成绩突出,其他成绩一般,但能够进入国内某些211学校读书的,建议不要选择物理学。刚才已经讲过,国内一些211学校的物理学院由于没有相对系统的教学研条件,加之国内科学研究政策的导向作用,即便是之前积聚的功力随着时间的流失也消耗殆尽,岁月流逝,一批国内的的物理界“大牛”也逐渐仙逝,后续力量的严重不足造成了走一个跨一批的悲催境地,因此,这些学校的准物理学毕业生与其他专业的准毕业生相比大都会有一种“被骗”的感觉,这种感觉虽然从跨入大学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存在,会在毕业之际显得更加令人汹涌澎湃,为了不给自己在精神恍惚时发出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呐喊,建议高考选择的时候把目光投向一些其他专业,从而在毕业之后实现自己真正为祖国建设抛汗撒血的理想。
若高中物理成绩一般,其他成绩一般,不保证能够进入国内某些211院校读书的,千万不要选择物理专业,因为毕业的出路一般分为三种走法:第一,大学一入学就要面临第二次高考—考研,考研的过程就是近似高考的过程,其中滋味自不必说,且由于一旦进入了物理领域,跨其他专业考研难度较大,因此,以后还要继续走物理这条路,面对近年来对非211学校毕业生“明目张胆”的歧视,增加考研客观难度的因素也进一步增加,何去何从令人纠结不已;第二,不选择考研的学生终究在大学读书期间“一丝不苟”,“孜孜不倦”,因为物理学这个学科的特点是课多,很多物理学院的学生天天上课,自习,且面对难度相对较大,通过率相对较低的考试,学习过程本身也是异常痛苦地,毕业在即,就业也是一大难题,因为物理学科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什么都学,什么都不会,就业单位对你学的什么都不感兴趣,说白了就是白学了;第三,大学一入学就能够做到知己知彼的,会积极选择换专业,这个说起来很简单,真正做起来发现难度极大,在很多非211院校换专业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换专业的学生大都是纠结很长一段时间郁郁而终,最终发现自己混了四年,到最后一无所有,当然不排除通过自己的努力,又一次“鲤鱼跳龙门”!
至此,已经初步对高中生是否应该选择物理做了简单分析,其中更深层的原因接下来会给出一二。
进入大学,在四年或者更长的学习过程中,谈出路是不太现实的,毕竟还是求学阶段,那么就简单分析一下大学物理教学和学习的一些特点。总的来说分几个方面:首先,物理基础学科发展相对成熟和完善,知识体系庞杂,科目繁多,学生学习任务着实很重。其次,物理学作为基础学科,教学目标较难确定,说白了就是很难定位今后毕业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技能,这种现状的结局就是一开始喊出一个口号:我们什么都学,什么都会!这句话的逻辑错误我就不再分析了,毕业生的最大感触就是什么都学,什么都不会,这种感触应该是带有较强感情色彩,中肯一点,确实会的不多,能拿出手的技能和储备不乐观。最后,从学生自身来说,较容易产生厌学和迷茫的不良学习风气。根据一些大学物理学院学生反映,他们发现周围其他专业学生的专业课与之相比少的可怜,我们知道,年满十八岁的少男少女对各种新鲜事物是充满了理性和激情的思考及追求的,面对各种“诱惑”很愿意去做出尝试,但是在繁重的专业课重压之下,他们的“追求”并愉悦的时间与其他专业的同学相比明显偏少,这种心理过程是在大一和大二上半学期表现较为突出,等到大二下学期和进入大三之后,他们会发现自己必须这么做,毕业之后的出路问题是他们认真思考的一件事,为了给自己增加砝码,会更加倍努力学习。于是,在高校普遍存在一些现象,物理学院的学生天天抱着专业课啃,其他学院的学生天天在宿舍打游戏,到最后打游戏的同学工作竟都找的不错。
到了大学毕业,出路在哪里,有多少呢?
坦率地说,面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整体惨淡的境遇,物理相关专业就业更不容乐观。
我们从我国著名高校开始分析,以某年物理专业排名前10的学校为例。最典型的就是排名第二的中国科技大学,记得有位同学透露科大系主任的忠告:理学院的毕业生出国率超过六成,从这方面考虑,你们毕业了没出国就是一次失败。言下之意,科大把优秀的毕业生大量输送到了世界更高学府或机构深造,这种出路我们定义为非常满意。那么还有剩下的一部分中的一大批被保送至中国各大著名研究所读研深造,和第一种出路相比也算是丢了西瓜捡了甜瓜,不算差,我们定义为较满意。极少部分人错失前两条路的情况下,选择留校读研或者进公司,企事业单位,他们的核技术相关专业已经开始为中国雨后春笋般的核电站大量输送人才,据不明真相的人传言,核电站的收入相对较高,令人羡慕,这条路综合起来讲满意。从科大看其他几个著名学校物理学毕业生的出路最具代表性,总的来说分为三个方面:1,大部分出国深造;2,一少部分在国内继续深造;3,极少部分进入国内著名企事业单位工作。综合评定较满意。
以此类推,排名10名至30名的整体情况也差不多,只不过是结构上发生较明显变化;1,一部分人出国深造;2,一大部分人在国内继续深造;3,一少部分人进入国内优秀企事业单位工作;4,一部分人进入国内某地区知名企事业单位工作;5,存在待业现象。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2010年有数据的就业统计:比亚迪6,航天领域1,网络公司5,公务员3,其他私企8,其他国企8,研究所3。
排名30开外的高校的整体情况变化较大,主要是以国内继续深造和进入企事业单位为主。国内继续深造的比率在10%左右,剩下就业的一大部分进入私企工作,诸如友达光电等大型台资加工厂,其中的一少部分人进入相对较好的企事业单位。需要补充的是,这里面很多学校是物理与信息工程或者电子科学合并的学院,因此,信息工程,光通信等专业很大程度上拉起了就业率。
排名60名开外的基本上就业出现很大问题,和普通的非211院校的一没什么太大区别,前面已经提到,不再赘述。
如果大学好不容易毕业,在面临第二次选择的时候,更应该慎选基础物理研究。
个人对此的不成熟理解如下,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制造国,在长期依靠廉价劳动力优势和粗放经营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过程中,把加工,出口,换取外汇这条路走到了极致,以致于国内极少有企业(国有和私有)在制造产品的同时拿出部分资金进行技术研发,从国内汽车行业30年的发展历程以及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可以管中窥豹,国内大部分企业的工作只须经过简单培训即可上岗,大学本科毕业生做这样的工作已经是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根本不需要相关研发人员,或者说企业的整体就业对高素质研发人员的刚性需求严重不足,再加之一少部分国企对中高端产业的行业垄断,大部分民营企业的研发体系不具备,因此从事基础物理研究的毕业生出路变窄变难的速度更快。
如果非要进行一次选择,就像有博友提供的建议那样,明智的选择是物理相关的工科专业,原因是经过大学本科物理系统训练的学生的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值得称道,选择上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相关的专业需求,并能做出较好成绩。更重要的是,此类专业的就业面相对较广,从某些世界TOP500的企业对物理学相关人才的需求来看,偏于工科应用的前景令人欣慰,这也客观上带动了一些低端企业对此类人才的需求。总的来说,情况会有所好转,但是相对较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2266-439386.html

上一篇:中篇科幻小说准备中
下一篇:“学术交流”能产生真友谊么?
收藏 IP: 210.77.73.*| 热度|

9 杨华磊 罗教明 刘洋 侯成亚 曾新林 赵国求 周洪 宋敦江 zhangcw

发表评论 评论 (2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6: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