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邓鸣贺因患白血病去世的消息,我内心非常触动。
8岁的邓鸣贺,带着不可限量的商业价值和艺术天分,离开了我们,或许去了另一个本属于他的快乐世界。在这短短的8年生涯里,他所曾经吸引的关注度,甚至超过中国的几千万表现平平的孩童,只因为他可爱的外表和超强的戏曲模仿能力;然而他走后,甚至仅仅给我们世人留下了无限的遗憾和悲伤,如果此时我们尽情地宣泄自己的同情,那么,冷静之后,我们是否能够回味邓鸣贺曾经带给我们自己的快乐呢?如果你也真的在回忆,我估摸着,我们都已经变成了这样的一类人——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原本不应该提供这种奢侈精神食粮的孩童身上。然而,这种精神食粮的给予,不应该是孩子们那天真可爱的脸庞,也不该是婴儿们那些憨态可掬的动作,也绝不该是8岁孩童的那种近乎完美的艺术表演,因为,你们从来就不关心,孩子们到底自己快不快乐。其实,他们的快乐总是那么简单,简单到只想无拘无束的自由自在的玩耍。快乐,对于孩子们,止于什么?是表演还是艺术?
从网上看到这样的分享:“做鸣贺那期节目的当月,我创下组里最高纪录做了三期节目,每天累到无力说话,但我想说的是,鸣贺的每天都被安排得满满,四处奔波,已经出了名的他甚至还有喜丧演出。鸣贺从会说话其就开始学戏,学会了完整的就跟着鼓匠班去十里八乡的红白喜事演出,后来就上了戏曲学校,之后就参加了央视春晚出了名,后来的生活节奏不差于我们拼工作的累狗。出名那年,他可才是一个五岁的孩子,贺贺,你应是累坏了,想睡一觉歇歇,是吗孩子?”
我本人不倾向于相信类似没有任何影像记载的传言,因为这样类似的传言每天充斥着主流媒体,我们的媒体每天都在用拙劣的手段引诱着我们的判断。他们不断地打造一个个迎合大众的未经雕琢的价值取向,然后一个个的童星,奇葩,民间高手诸如此类的star冉冉升起,编造一些或者吃苦,或者天赋异禀,或者遭遇奇缘,一夜成名的故事,配合我们普罗大众的情绪高潮,最终,我们付出了感情,他们得到了金钱。如今的媒体,快速地包装一个民族英雄已经不可能了,因为我们毕竟在经过最近几年的开化之后,或多或少有部分人会去探讨一下那些英雄的事迹,原本不存在的奇迹,固然经不起推敲,因而简单地包装英雄人物已经一去不复反了。可是,包装童星,奇葩之类的吸金工具,却刚好填充了我们空虚的精神寄托,这是一个全民娱乐的时代,也绝对是一个愚乐的时代,为了低级的快乐和愉悦,我们宁愿选择放弃判断,然后随之放弃真实,接着是摧毁价值,最终走向一条对快乐简单汲取而全然不顾的沉迷之路。说到这里,我们很难讲到底是媒体的引诱,还是我们自身的原因。毕竟,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而,我们都是快乐的买手。
对于鸣贺的离开,我本人不想也没有权利指责他的家人。生和死对于孩子本不应该是一个问题,如果过早地和8岁的孩子讨论生死,我们已经冷漠至极。孩子的世界,应该远离的自然元素是病痛,应该远离的社会元素是金钱;孩子的世界,应该得到是童真和快乐,不应该被过早地因为自己的天赋而推向社会,我们仔细想想,那个被推向社会的童星,不是为了取悦大众,满足虚荣,并最终成为幕后家人和团体的吸金工具呢?比如现在的《爸爸去哪了?》还是以前的释小龙?都是如此。家长对孩子的爱,不要因为孩子的聪明而迷失,让孩子每天都保持自由的快乐的确不容易,可是让孩子远离金钱确是家长们应该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我还是希望家长们不要把自己孩子的快乐交给社会,而把孩子的健康交给上帝。
天堂没有演出,鸣贺可以快乐地重拾自己的童年,自由自在,随性成才。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7: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