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hsbj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hsbj

博文

固有性淋巴细胞(ILCs)的主要分类和功能

已有 4732 次阅读 2024-1-25 17:06 |个人分类:肿瘤治疗|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固有性淋巴细胞( Innate lymphoid cells,ILCs),也称先天性淋巴细胞,是一类淋巴细胞,与T细胞和B细胞不同,ILCs不表达那些多样性抗原受体。因此,ILCs对靶细胞和靶抗原的识别并不依赖和借助于抗原受体,而是通过细胞表面分子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ILCs通过检测细胞周围的信号分子来判断体内环境状态并作出相应的免疫应答。ILCs的功能包括调节免疫应答,维持组织稳态和抵抗感染等。ILCs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主要亚群:ILC1,ILC2和ILC3,分别在不同的组织和环境中发挥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 

ILCs主要是组织驻留性淋巴细胞,存在并定位于全身各种组织之中。在过去十年里,对ILCs的发现和后续研究,显著改变了人们对免疫调节和免疫系统在维持组织稳态中作用的认识。ILCs在组织中的存在,表明它们深度融入这些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之中,并在各种组织中发挥关键作用,例如:在胃肠道、肺、皮肤和生殖器官等组织中,参与调节免疫反应,维持组织完整和稳态性,并保护该组织器官免受感染。这些对ILCs的新认识挑战了免疫反应和调节主要由T细胞和B细胞介导的传统观点。相反,ILCs已经被认为是免疫系统在维持组织稳态和应对各种环境挑战中起关键作用的重要参与者。 

现已知道,产生细胞因子的ILCs通过多条免疫途径发挥作用,例如:ILCs在粘膜屏障中与共生生物和病原体维持适当免疫反应,增强过继性免疫功能,参与组织炎症反应的调节。重要的是,ILCs的生物学效应还超越了经典的免疫学范围,涉及到代谢稳态(metabolic homeostasis), 组织重塑(tissue remodeling)和与神经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在过去的十年间,对于影响淋巴细胞定向和分化(commitment and delineation)的转录网络调控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是一些基因和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和调控的复杂网络,在干细胞到成熟淋巴细胞的分化过程中,对于淋巴细胞如何决定自己的终极功能和类型上起着关键的作用。研究和了解这些转录网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淋巴细胞的功能和发育,以及它们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 

作为一类重要的免疫细胞,ILCs在不同的组织和环境中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特性。以往对ILCs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它们的分化途径和细胞表面标记物。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局部组织微环境对ILCs的可塑性和功能可以产生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了解和评估ILCs的分类,可以更好地反映ILCs在不同微环境中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功能和特性。 

ILCs.jpg

ILCs是一类没有经过基因元件重组生成适应性抗原受体的细胞,是T淋巴细胞的固有免疫对应体。与T淋巴细胞一样,ILCs在免疫应答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它们不依赖于特异性抗原识别。ILCs能够快速响应感染和组织损伤,并产生境况特异性的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反应和组织修复。ILCs的3个亚群ILC1、ILC2和ILC3,在免疫应答中发挥不同的功能。简而言之,ILCs是一类固有免疫细胞,类似于T淋巴细胞,但它们没有适应性抗原受体,并且也在免疫反应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ILC1、ILC2和ILC3与CD4+T辅助细胞(Th1、Th2和Th17细胞)在功能上具有相似性,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与CD8+细胞毒性T细胞功能相似。ILC1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应答,产生干扰素-γ(IFN-γ)等介质,帮助清除病原体,这一能力依赖于转录因子Tbet,与Th1细胞类似。ILC2参与过敏反应和免疫调节,产生白细胞介素-5(IL-5)和白细胞介素-13(IL-13)等介质,类似于Th2细胞;ILC3细胞参与黏膜免疫和组织修复,产生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22(IL-22)等介质,类似于Th17/Th22细胞。NK细胞具有自然杀伤能力,可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和病原体感染的细胞。所以ILC1、ILC2、ILC3和NK细胞在功能上与不同类型的T细胞相似,但又与T细胞不同,主要参与的是固有性(先天性)免疫反应模式。 

ILCs 2.jpg

NK细胞和ILC1可以对抗细胞内的病原体和肿瘤;ILC2对付大型的细胞外寄生虫和过敏原;ILC3对抗细胞外的微生物如细菌和真菌;LTis参与次级淋巴结构的形成。每个ILCs亚群在激活时都可以产生相应的效应分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02154-1419318.html

上一篇:晚期转移性癌症患者接受免疫治疗趋势增加
下一篇:中年人恰当摄入蛋白质食物有助于健康老年
收藏 IP: 120.235.44.*| 热度|

1 宁利中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3: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