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峰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ison55 用文字处理思路,用语言维护形象。

博文

谁在阻碍着人类信息化进程

已有 4305 次阅读 2009-10-20 23:06 |个人分类:反思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资本, 媒体权威, 公益化

当网络成为新时代的媒体时,传统媒体自然为了正统权益而标榜权威,目的是说,网络博客之类的不属正统。我们写的文章需要发表到正规刊物上才被认可,虽然发表后并不一定有人去看。那么,思想之公开讨论,或许就成为一些有为者的生存方式,那些没有可能被群体所接受的文化或学术思想始终被禁锢在特定的网站。一方面是保护知识所有权,一方面维护特定系统。

换个角度思考,存在一些行业,是专门销售思想而销售思想的。也正是这些销售者把一些非常实用的思想传销给群众,让人受益不少。但是我们的历史告诉我们,伟大的思想几乎都是免费提供给接受者的,如儒家思想,心学,易经,史记等,还有很多宗教的最初传播。古人写书或宣传某种思想不知道会不会图名或是图利呢,然而一些确实伟大的思想,说到底都没有为创造者带来什么现实的好处。这就使得销售思想的销售员们不愿意接触,甚至还批判或横加指责。

我反对把文章投稿到权威杂志。因为它的发表是受限的,时间上不及时,与信息快速传递节奏已经严重脱节。比如有人发表中国去马克思化的观点,网络上的及时交流,免去专家开会的成本;还有,阅读者是受限的,只限定有钱人或愿意付钱的人,或者一些特殊学术阶层人士。如果这样发展下去的话, 做生意的恩格斯是不可能接受到学术界黑格尔的思想的。再有,作者是受限的,作者也被相应的划分为各种阶层,自然造成出生不好的作者可能投的文章等级就不高。又有大量的作者并非自由创作,而是功利或压力之下的创作,文章写出来别人读不读没关系,关键是有数字就可以评这评哪。

现代人类文盲不再限于文字认识,而是限于思想认识。现在理论界已经出现两种极端思想,一种是盲目信仰某种思想的论调,一种是盲目批判(或怀疑)某种思想的论调。我仍然强调的是,任何理论都不可能是完备的,它的使用是有条件的。

我呼吁一些真正想为人类理智进化做点贡献的人们,我们需要联起手来,反对阻碍着人类信息化进程的那些做法。我们在维持生存的前提下,把自己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广泛传播给受益者,而非特定人群。对那些条件不成熟的学者,如果你仍然需要在旧有的文化制度里保持自己的身份、地位或权益,那么,等新文化制度建立起来的时候,你需要有相应心态来调节自己。

我们要具体清楚,人类信息化进程的一些可能趋势:网民已经成为思想交流主体,而非学者;信息正在趋向免费化;新型媒体正在取代传统媒体,因为它们的生产力要比传统的先进。当然仍然有一些领域不不愿意公开化的,凡是能分开化就意味着利益受限的可能性存在。但是有些领域是根本不需要什么价值保护的,但却被传统媒体以官方的姿态给予“保护”,实质是保护了一些附属利益者。比如人文方面的文章有太多的不需要价值保护,甚至有一些作品是无人问津的,即使全部公开了,也不见得有人愿意去读。而且我们都清楚,公开后对整个信息社会的公益性是直接的。(社会里有做公益事业的人,在教育方面,多为一些初等文化教育或职业教育,而媒体介的公益却直接为思想启蒙提供现实基础。)或者有人说会公开的,只是晚些时候,为保护知识产权嘛,但问题是,等某些理论过时后,人们的兴趣已经淡化,或者某些理论在争吵的时候,了解的人都只是一些专业人士,或某个圈子的人。

更有一种趋势,那就是网络阅读也开始权力化,都是“资本”搞的鬼。当然,没它,人类信息化也不可能到今天。但这种趋势是暂时的,因为还有一种更伟大的力量会把这种趋势冲垮,那就是人类,不得不有一天走到“无资可投”的境界。那虽然还有很长的历史,但也不会太远,它的出现标志为交通运输业的革命。是在能源革命之后的另一次科技革命。

这也是人类信息化过程的一个悖论:正是资本的力量促使人类信息化,然而信息化的最后却要终结资本。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21388-263909.html


下一篇:涂博士以死证明知识无用论时说明社会危机到来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17: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