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看到一篇博文,谈到研究生教育中的“撒手不管”与“手把手教”两种极端情形,而该文作者堂而皇之地公然声称,在做不到“理想导师”的情况下,倾向于“撒手不管”这种做法。这就不难理解现在的研究生为何会感到做研究特别困难了。依我看,在大陆“撒手不管”的导师大有人在。要我说,那些撒手不管的导师,他就甭当导师了。如果拿了导师津贴而对学生“撒手不管”,那我就要怀疑他的职业道德了。近些年来,研究生教育出现了大跃进式的扩招,完全践踏了长期以来坚持的“宁缺毋滥”原则。这里有各方面的原因。很多导师本来就是“撒手不管”,学生越多拿钱也就越多;学生出了问题他也不用负责。这种情况下,扩招自然就少了很多阻力,亦或多了很多推力。
作为对比,我们看一下本科生教学。书本上的死知识,不鼓励学生自学、互相讨论,反而要喂到嘴里,剥夺了学生锻炼“脚力”的机会,也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权。究其原因,就在于课堂模式更方便老师们“填肚皮”罢了。在这种情况下,到了研究生阶段,老师们又突然抽身而去,将学生们扔到无边的困惑中,浪费学生的时间。究其原因,就在于“撒手不管”也是更方便老师们“填肚皮”罢了。很显然,来读研究生的学生,大多数不知道读研是怎么回事,导师不管怎么做他都会“先入为主”地以为本来就该这样。很多“导师”看到这一点后,就自觉地加以应用,做出假装没事的样子。手把手教,学生或许会想当然,甚至出力不讨好,但在早期这是必须的。所谓“师傅领进门”,你也得往门里领。假如学生能像成熟的研究者那样做研究,要你导师何用?
前些天我看了一篇博文,看得出博主是负责任的人(我判断他是北方人),谈到他所审理的研究生毕业论文,语句不通,老师不把关不说,而且压根就不去看学生的论文。我带过两位研究生,现在都已经毕业到通信或IT行业的公司就职了。他们编写的程序,我都要逐行核对;所写的文章、毕业论文,我也都要逐行过目。在我看来,这不仅是为学生负责,也是为我自己负责,为学术界负责。一些不良导师把学生的研究看成学生自己的事情,出了成果有他的份,出了问题推得一干二净。我瞧不起这样的所谓“导师”。
注:我推荐那篇谈“撒手不管”与“手把手教”的博文,不代表我赞同其中的不良做法,而是希望人们注意避免不好的做法。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9 05: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