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席明纳言谈录
读研可以有三个目标、三种读法
张 名先鉴 字 少雄
读研可以有三个目标:低级目标,获取学位;中级目标,增长学问;高级目标,融入学术谱系及获取学缘资本。
与三个目标相对应,就学校选择、导师选择与个人行为而言,读研有三种读法:玩读,轻轻松松,潇洒应对,弄来学位;攻读,认认真真,勤奋用功,得来学问;苦读,战战兢兢,刻苦奋进,获取学问之真传。
如果只追求最低目标,玩读即可。一切都不必较真。选择学校不必费心思,把容易考取的学校名单摆在桌面上,闭上眼睛用无名指压住一所,或向空中抛掷一分硬币让它砸中一所。选择导师也不必劳神,还是把它交给无名指或一分硬币。自己也不必用什么功,在学校呆上两年三年,听听课,凑凑论文,学位总会到手。
如果要追求中级目标,需要功读。一切都需认真对待。学校要选择学术氛围好的,导师要选择潜心向学的,自己还得勤奋用功。自己要勤奋用功,如老话所说,“师父领进门,修艺在各人”。导师潜心向学,才能拥有并持续提升学问,才能悉心指导后学,才能有实际能力与实际精力指导后学;导师心向仕途或商途,或懵懵懂懂而无所向,不可能拥有真学问,不可能悉心指导后学,也不可能有实际能力与实际精力指导后学。有些读研者,选择导师喜欢冲着非学术名头大的人,结果不是一年见不上一两次,就是见着面也不谈或谈不出学问。学校学术氛围好,才适于其教师探究学问与传授学问;学校如商场或官场,其主导思维、言语与行为如商人或官员,即使其教师中有潜心向学者,也难以做成学问,难以有效地传授学问,其学问之力与学问之声必然在商风与官风中磨耗殆尽,正如古诗所说,“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如果追求高级目标,则需苦读。一切应虔诚对待,即应抱学术信仰。学校,要选择学术氛围好并且学术志向高远的研究型大学;导师,要选择潜心向学、有学术谱系归属并且有学术实力的学者型教师;自己还要加倍努力,刻苦奋进。自己要刻苦奋进,是因为要得导师及其所属谱系之真传,并以此为先决条件融入该学术谱系并获得学缘资本,而这比仅仅增长学问要难得多。融入学术谱系,则可承可传,承是承其精髓,传是传其精髓于下一代学人,传更是超越导师而使该谱系拓展;一个学术谱系能否拓展,取决于其前学是否有扩展意识、能力与勇气,取决于他们是否宽容与鼓励后学超越并拓展,也取决于后学是否有意识、能力与勇气超越前学。教师之中潜心向学者,不一定有学术谱系归属和学术实力,有学术谱系归属者不一定有学术实力,有学术实力者不一定学术谱系归属;只有三个条件齐备之教师,才能引导研究生增长学问及研究能力,并进一步引导研究生融入学术谱系并获得学缘资本。至于大学,学术氛围好者不一定学术志向高远,学术氛围好而且学术志向高远者才真正地适于探究高深学问,或真正地适于探究大学问。真正的探究大学问的场所,才会聚集有学术谱系归属并且有学术实力的学者型教师。
想读研者与在读研者中,绝大多数人心中只有低级目标与玩读,只有少数人想着中级目标与功读,只有极少数人想着高级目标与苦读,这已经成为一种现实。
与这种现实并存,还有一种现实:在当今社会,硕士与博士学位获得者就业前景并不乐观,而对待相同学位持有者,学校历歧视已经十分普遍,一些事业机构甚至非九八五与二一一高校学位获得者不录用;在此情况下,学问好与研究能力强者,尤其是得到特定学术谱系之真传并拥有相当学缘资本者,仍然广受欢迎。学校历歧视,不是没有存在理据的。看看下面案例:
第一组,三位中国哲学专业硕士
丙,从某省立林业科技大学获得学位,导师学术实力一般、在国内没有学术影响力;
乙,从某国立能源科技大学获得学位,导师学术实力可、在国内有些许学术影响力;
甲,从某国立综合大学获得学位,导师学术实力强、在国内有较大学术影响力,而且是某大师级学者门下弟子。
第二组,三位教育学专业硕士
丙,从某省立农业科技大学获得学位,导师学术实力一般、在国内没有学术影响力;
乙,从某国立师范大学获得学位,导师学术实力可、在国内有一定学术影响力;
甲,从某国立综合大学获得学位,导师学术实力强、在国内有较大学术影响力,而且是某大师级学者门下弟子。
第三组,三位中国文学专业博士
丙,从某省立师范大学获得学位,导师学术实力较强、在国内有一定学术影响力;
乙,从某省立综合大学获得学位,导师学术实力很强、在国内有相当学术影响力;
甲,从某国立综合大学获得学位,导师学术实力特强、在国内有较大学术影响力,而且是某大师级学者门下弟子。
某新建省立师范学院招聘一位中国哲学专业硕士、一位教育学专业硕士、一位中国文学专业博士,如果每组三位应聘者年龄、中学后第一高等教育学历、非学术资源、讲课水平与科研能力等均基本相当,谁被录用的可能性最大?如果不考察年龄、中学后第一高等教育学历、非学术资源、讲课水平与科研能力等,谁被录用的可能性最大?
实际上,研究生的前程是由研究生的学术重量决定的,而研究生的学术重量是学校、导师、个人学问等三个要素的重量的总和。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