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圃弄斧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pe 关于消防工程的历史/随感/趣闻

博文

说说消防领域的日本人 精选

已有 7706 次阅读 2012-10-12 10:02 |个人分类:消防时评|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科研, 日本, 消防

说说消防领域的日本人

看了饶教授对日本科研的看法,我也想说说自己的认识。我接触的日本人并不多,整体感觉日本人并不特殊,没有特别聪明的地方。但是日本的研究又很有独到之处,那么日本科研工作者凭什么在高手如云的消防领域扎根,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的呢?

说起日本消防研究,最早研究油池火灾的是日本人Kimbara,其次1968 的英国人,英国人AFRoberts在博士论文付梓之际,发现日本人在40年前就做过相关的研究。虽然日本的研究成果全部是日文,是日本关东军在东北满洲找油炼油行动的副产品,但英国人并没有把功劳归给自己,仍然给油类火灾的先驱者Kimbara的研究以相当的认可,日本的油类安全研究领先英国40年,这种超前认识,是社会形势造成的,也是科学态度造成的。没有相当的科学态度,我们就会怪东怪西,拿人祸论作文章,范美忠长,药家鑫短,忘记了灾难背后的科学原理。

说起各国的羽流研究,英国是Morton 美国是易家训,日本是Yokoi。为什么要研究羽流呢?二战中,日本吃够了美国MIT教授Hottel领导研发的燃烧弹(Napalm)的痛苦:日本的建筑密集,榻榻米是天然的燃料,造成一处失火,处处闻灾的局面。于是,在巨大的战时损失面前,日本政府重建城市的第一件事,就是研究建筑之间的防火距离,为此需要研究火灾及火致流动的结构。Yokoi的论文,至今仍然是羽流研究的典范,仍然发挥着经典的作用。令我纳闷的是,原报告是英文写成,本来就是为了扩大影响,是日本对世界科学做出的贡献。如果不是心怀天下,而是从事有日本特色的科学研究,日本科学界还会做出出色的研究成果么?中国人最难以理解的是,国家政府投资的科研成果,为何要与外国人分享?日本干嘛大老远地去办美日消防研讨会,关起门来,研究成果是否会更好?答案是否定的,关门造车,也许作数学可以,其他领域很难很难。科学属于世界,虽然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不能有世界的眼光,难有相当的眼界。科研没有眼界,不如回家烤红薯。

说起各国的室内火灾研究,英国是PH. Thomas,美国是H Emmons,日本是Kawagoe(川越邦雄),三者均为各自国家的消防科研之父。 翻翻Kawagoe的老底,我还真没有发现他有什么特别突出的贡献,不过他提出来一个通风经验公式,其中的通风因子,是大家公认的Kawagoe通风因子,想来学术界对他的开创性研究是相当认可的。这个Kawagoe,不知道烧了多少建筑,采集了多少数据才得到这个因子,美国的Babrauskas博士大笔一挥,就从理论上证明了Kawagoe因子的有效性,但荣誉还是日本人的,谁也不会否认。江山代有英雄,独领风骚几十年,Kawagoe可以算得上一个独领风骚的英雄,至少在没有中国竞争的前提下,代表了亚洲的消防科研水平。

说起各国的火灾模型研究,美国Emmons是当仁不让的先驱,最简单的原因是,美国计算机技术一直领先各国,近水楼台的哈佛Emmons,也曾独领风骚几十年,整个美国消防研究工作,都是在哈佛教授的规划和指导下进行。可是,美国人力成本高,Emmons提出的Harvard代码,很快就传不下去了,虽然WPI提出要继承哈佛的衣钵,NIST又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最终的CFAST,仍然是bug不断,稳定性不足。 对此,英国的SmartFire,法国的Magic,新西兰的BranzFire,都没有日本的BRI2稳定,而日本的BRI据说是基于Quintiere的算法,而Quintiere教授总是在推崇日本的BRI代码。所以,日本在室内火灾模化方面,一直保持稳定的投入和研究,在这方面日本的领头羊是Takeyoshi Tanaka教授。

说起各国的逃生研究,日本研究工作者有一项绝活,就是研究烟气对人类逃生行动速度的影响。欧美国家因为人力成本和实验伦理的限制,从来不敢深入研究火场逃生,不知道日本是如何劝说那些实验对象,在烟雾缭绕的火场进行逃生研究。日本的研究成果是否适合于欧美?还真不好说,因为日本多地震,日常逃生训练多,所以日本来的逃生数据总是偏高,但无论如何,Tadahisa Jin就是通过原创性的逃生研究,被美国的消防手册邀请编写章节,因为他是当之无愧的专家。

最后说一说消防手册中火灾蔓延那一章的作者Yuji Hasemi,此人把油类火灾在多孔介质上的蔓延研究得非常透彻,达到武功高手的炉火纯青的化境。几十年如一日地研究粒子直径对火灾蔓延的影响,这种枯燥的研究,想来不是私企的科研投入。日本政府为何为那些看不到收益的研究作长期的投入呢?是那些专家们会忽悠么? 是那些专家们讨人喜欢么?我不知道。我想,日本可能比美国更相信个人的信誉,所以总是在少数人身上投入,也许有押宝成功的可能。至少美国的消防手册邀请了日本人贡献两个章节,英国和加拿大以外的其他国家,基本上没有机会。

我对日本科研的印象,是交流非常充分。Naruse博士到美国短期访问,带来的是YokoiKawagoe的原始报告,带走的是PH. Thomas的原始文献。日本对英美文化相当熟悉,所以虽然日式英语比较蹩脚,可是人家懂得沟通,这一点要超过很多情商不足的科研工作者。  我在FAA航空安全会议上看到的日本人,似乎英语很不灵光,每一次讲座都坐在第一排,对着屏幕从头拍到尾,以这种牺牲和合作的态度作科研,有什么做不出来的呢?没有多少特别突出的日本人,可是人家都在制度的规范下协调工作,我们怎么去比呢?说来说去,日本恐怕还是要感谢美国人帮助建设的制度,没有制度的提携,任何天才都有可能被淹没。中国不缺乏天才,缺乏保障天才的制度,在邻居身上,体现的更清楚、更直接。聪明的中国人到处都有,成功的中国人就很难说了,因为成功的标准不一样,中国特色拿不上台面,还是不要比了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2992-621745.html

上一篇:说说工地的火灾
下一篇:航空燃料的前世今生
收藏 IP: 139.78.67.*| 热度|

15 吕喆 杨宁 鲍海飞 张文超 姚小鸥 吴明火 张亮生 黄育和 何宏 fansg withhighprob gistian zhanghuatian hbxxzhx huntersc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12: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