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Science》)、《自然》(《Nature》)、和《细胞》(《Cell》)作为目前国际上最顶尖的三大学术期刊,向来颇受关注。里瑟琦智库在此前的文章中已统计了国内高校2021上半年在CNS三大刊的整体表现,并持续关注了近三年来各高校的发文情况与学术团队及成果。截至目前,国内高校的发文情况如何?本文统计了我国高校2021年1-10月在《科学》(《Science》)、《自然》(《Nature》)、和《细胞》(《Cell》)这三大顶尖期刊上的发文情况。统计标准为内地研究机构第一作者和第一单位通讯,不统一部分单列,统计范围为article+review。
一、国内高校2021年1-10月在三大期刊的整体表现 三大期刊发文中,中国科学院以发文总数37篇遥遥领先,浙江大学以发文总数为11篇,同样居于领先位置。紧随其后的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复旦大学,发文量分别为9篇、8篇、8篇、6篇。华中科技大学发文4篇。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均发文三篇。武汉大学、吉林大学、西湖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发文量均为2篇。发文量为1篇的高校有中山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天津大学、湖南大学、苏州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大学、福州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暨南大学、上海大学、深圳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浙江理工大学。 表1 国内高校2021年1-10月在三大期刊发文数量统计
二、国内顶尖高校的发文详细情况
截至10月10日,2021年中国科学院在CNS期刊上发文共计37篇,其中Science12篇,Nature16篇,Cell9篇。发文来源机构涉及27个研究所,研究领域涉及生物学,物理学,医学等多个领域。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在Nature上发表了2篇文章,在Cell上发表了1篇文章。其课题组利用冷冻电镜技术,首次解析了5-HT1F受体结合G蛋白以及抗偏头痛药物拉米替坦的复合物结构,揭示了拉米替坦选择性结合5-HT1F受体的结构基础。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在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从遗传学角度揭开了有关中国南北方近万年来人群格局及迁移与混合这一重大学术问题上的若干谜团。她还在Cell上发表了两篇文章,首次利用古基因组在适应性方面探究东亚人群重要表性特征的演化来源,并用古DNA讲述1.1万年前亚洲人群的故事。 表2 中国科学院2021年1-10月在三大期刊发文数量统计
截至10月10日,浙江大学共在CNS期刊上发表论文11篇。其中,Science6篇,Nature4篇,Cell1篇。涉及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研究主题涉及催化剂材料,冰微纤维材料,软体机器人,显微镜技术等。
表3 浙江大学2021年1-10月在三大期刊发文数量统计
截至10月10日,北京大学共在CNS期刊上发表论文9篇。其中,Science2篇,Nature5篇,Cell2篇。涉及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医学等。研究主题涉及二维半导体单晶制备、催化剂、选择性芳烃开环,细胞生长调控,细胞突变,DNA同源重组等等。
表4 北京大学2021年1-10月在三大期刊发文数量统计
受限于文章篇幅,笔者不再对各高校的发文情况进行一一列举。从发文的研究领域来看,我国发表总数位居前列的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的科研活动和涉及领域主要集中在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和医学等领域。传统优势高校围绕这些领域深耕,不断取得新的科研突破。除传统优势高校外,南方科技大学,西湖大学等新设立大学也拥有不俗的科研表现。如2021年8月,南方科技大学物理系许志芳团队与南科大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与国外学者合作在Nature上发表了题为“Evidence for an atomic chiral superfluid with topological excitations”的研究论文,首次观测到类六角氮化硼光晶格上由相互作用诱导的具有拓扑准粒子激发的全局原子手性超流。2021年2月,物理系讲席教授何佳清团队在Science上发表《高热电性能的高熵稳定硫族化物》(High-entropy-stabilized chalcogenides with high thermoelectric performance)。2021年1月,西湖大学施一公团队在Science杂志发表研究长文Structure of the activated human minor spliceosome,攻克了次要剪接体的分离难关并率先解析出激活状态下的次要剪接体Bact复合物的冷冻电镜结构,首次揭开次要剪接体的神秘面纱。2021年7月,西湖大学生科院吴建平团队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Nature 上发表了题为:Structure of a mammalian sperm cation channel complex 的研究论文,在全世界首次解析了哺乳动物精子阳离子通道复合物 CatSper 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鉴定出了该复合物的多个全新组分,并将其定义为:CatSpermasome(CatSper通道体)。
另外,令人惊喜的是,2021年1月-10月,南京工业大学在CNS上的发文量达到3篇,科研实力可见一斑。2021年3月,南京工业大学邵宗平、周嵬教授课团队在Nature上发表了题为“Thermal-expansion offset for high-performance fuel cell cathodes”的文章,创新地提出了一种引入热膨胀补偿的策略,实现了燃料电池阴极与其他电池组件之间的完全热机械兼容,从而解决了阻碍SOFCs商业化进程的一大技术难题。2021年7月,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王军教授课题组发表Science论文,在沸石分子筛碳捕集领域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2021年3月,3月26日,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Stabilizing black-phase formamidinium perovskite formation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high humidity的文章,南京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惠炜、西北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晁凌锋和南京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芦荟为这一研究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用这一研究成果制备出的材料具有稳定性高、制备工艺简单等优势,解决了传统钙钛矿光伏材料制备过程中的世界性难题,实现了光伏领域的重大突破。
2021年10月,河南大学王学路教授与孙世勇教授的研究“Light-induced mobile factors from shoots regulate rhizobium-triggered soybean root nodulation”发表在Science上,在共生固氮领域取得重大研究突破。
此外,中国食品药品鉴定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基因组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离子探针中心均在Cell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华大基因张国捷博士在Science上领衔发表了2篇文章。
从以上对CNS的发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高校在不断取得高质量的创新性研究成果,有不少聚焦“卡脖子”领域。相信,在2021年剩下的76天时间里,我国高校定能在CNS发文上取得更大的突破!
说明:本文数据为人工统计,如有遗漏,欢迎指正。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7: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