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人关心的话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pzeng 写“正能量”博客,做“富营养”科普

博文

当造假遇到搅局者 精选

已有 5963 次阅读 2015-6-6 13:05 |个人分类:名人轶事|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故意造假

大约在一年前,我曾写过一篇博文(千古奇闻:“鬼魂”也发SCI论文!),讲述了一个“故意造假者”在SCI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以“嘲讽”审稿人并“愚弄”编辑的故事:

最近我在浏览“肥胖”文献时,被去年的一则旧惊呆了:一群无(假)姓名、无(假)研究机构、无论文发表记录的“三无”人员,居然骗过了BBRC的同行评议人和期刊编辑,得以顺利发表一篇SCI收录论文!

这篇“鬼魂”论文之所以能发表,是因为他们的结果基于事实,只不过这个事实是从学术会议上听来的,他们根本没做过实验。后来,正打算往外投稿的真正作者之一感到事有蹊跷,于是写信向主编求证,编辑部经过一番调查,发现研究机构子虚乌有,论文作者查无此人,遂公开撤稿。

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些人发表这篇文章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据真正作者推测,这些人居心不良,他们想通过发表“烂文章”羞辱真正作者及其所在研究机构,但我觉得还是缺乏说服力。我想,莫非这群“高人”想以此来讽刺现代通行的同行评议制度?

无独有偶,世界上还有一个人玩得更绝,来头也更大,而且还是“先爆料后辟谣”的真人真事。这个人的名字叫做John Bohannon,他在2002年获得牛津大学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现在美国哈佛大学工作,为大名鼎鼎的Science杂志记者,至今还在为Science写文章。由于他敢“戏弄”开放获取(Open access)之“新政”,并“讽刺”同行评议(Peer review)之“惯例”,如今已是赫赫有名,连Wikipedia都有描述他的一些“英雄事迹”的专条(http://en.wikipedia.org/wiki/John_Bohannon)。

早在2013年,这位名记者就用Python这个电脑软件编制了一个“故事接龙(Mad Libs)科学版”程序。他以“从某地衣物种中发现的某化合物分子可抑制某癌细胞株生长” (Molecule X from lichen species Y inhibits the growth of cancer cell Z)作为论文模板,并针对地衣物种、化合物分子和癌细胞株建立了一个数据库。然后,他只是把地衣物种、化合物分子和癌细胞株这3个要素换掉,就轻松的写出几百篇在用词、内容和结论上雷同的论文。当然,作者的名字和单位也都完全一样,但却是伪造的。

他把这些论文分别寄送给Open access杂志后,竟然有157家接受发表,只有98家拒稿。他发现在255篇走完评审全程的论文中,60%根本看不到有同行评审的迹象。只有36篇给出了评阅意见,其中有16篇的意见很尖锐,但编辑还是做出了同意发表的决定。由此看来,虽然他采取的是一种“恶作剧”的形式,但仍然力证了这些杂志都是“见钱眼开”,给钱就能发表论文,根本不管论文数据真假

对比下面的做法,上面的做法只是“小巫见大巫”!这次他以半真半假的署名——Johannes Bohannon和虚构的机构——饮食研究所(Diet Institute)的名义,向新闻媒体大张旗鼓地公布了他的“巧克力减肥”研究成果,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欺骗了成千上万的人相信巧克力能减肥”( "I Fooled Millions Into Thinking Chocolate Helps Weight Loss")。

人们可能觉得“把假的说成真的”很难,但此人却是“用真的实验得出假的结果”,这应该更难。他故意只用一组小样本(15人,分3组),却要测定大量数据(18项),而且还用了错误的统计方法,既不限制对照组的饮食,也不理参试妇女经期体重差异大于巧克力引起的体重波动,就匆忙得出“巧克力减肥有效”的结论。在科研成果出炉后,他于今年3月26日以“饮食研究所”的名义在网上发布了一则召开“巧克力减肥”新闻发布会的虚假消息(http: // instituteofdiet. com/2015/03/29/international-press-release-slim-by-chocolate/),结果引来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地的许多知名媒体争相报道,误导公众,流毒甚广。

我们不禁要问:上述类似“黑色幽默剧”的行为除了“以假乱真”和“混淆视听”外,真的有用吗?它能遏制当前出版商“唯利是图”滥发论文的疯狂势头吗?究竟Open access新政是否就是这种全球化论文造假的始作俑者或催化剂?世界性畸形科研成果评价机制是否在其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些共性问题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1238-895879.html

上一篇:“肥”与“瘦”的辩证法
下一篇:补充益生菌有没有用?
收藏 IP: 219.130.237.*| 热度|

13 曹聪 徐义贤 李宇斌 徐耀 谢长花 姬扬 刘光银 李土荣 杨金波 biofans ffwb07 shenlu doctor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 19: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