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搞学术研究的人,我经常会给国内外期刊投稿,也经常会陷入令人头痛的“退了再投,投了再退”的恶性循环中。不论国内或国外,退稿理由大多数是学术上的美中不足,少数是英文表达上的词不达意,而最多的是不适合在所投期刊上发表而遭退稿。不过,一篇文章经过三番五次改投,最后还是能被接受发表。
我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这样类似的投稿程序,也只能按部就班耐着性子逐一完成,但我总对投稿时编辑们对“格式”近乎严苛的要求感到困惑:为什么在论文的学术评价阶段对格式那么讲究呢?这岂不是本末倒置、吹毛求疵么?为什么图表不能嵌入论文中间呢?那样审阅起来多不方便啊!为什么每个期刊、杂志的参考文献格式都要弄得不同呢?那样让投稿多麻烦啊!
我刚刚给Elsevier出版集团旗下的一种期刊投去了一份稿件,投稿前花了大量精力修改格式,以便符合投稿要求,光是把参考文献中作者的名字从Smith AD改成A. D. Smith就足足花了我半天时间!可是,当我进入投稿界面后才发现,该集团现在允许作者在初次投稿时不拘泥于特定的格式,即Your Paper Your Way(“自由格式”)模式。只有当论文评审通过后,才要求作者将论文按既定格式修改。哎,我不由得感叹,如果全世界的期刊杂志都采用这种投稿模式该有多好!
再回头谈谈给国内杂志投稿的遭遇。我们常常以为,西方人做事刻板,不会灵活变通,殊不知国内某些杂志在投稿、审稿过程中,抱残守缺、循规蹈矩的做法令人十分惊讶。这些年我几乎很少给国内期刊投稿,但因学校那“可恶”的论文与学位挂钩的规定,我不得不“匀”出一点“干货”让他们在国内期刊发表,这样就免不了要跟国内期刊的编辑们打交道。
首先遇到的问题是预先邮寄审稿费。这件事儿在国外早已绝迹,我不知道国内为什么还要这样做,难道杂志社真的会给审稿人寄上几十元?我当过国内一些期刊的审稿人,但从来不知审稿费为何物。可气的是,收钱给发票是天经地义的事,可是退稿已经几个月了,直到现在发票也不见踪影,打电话去催,说是集中邮寄,让我们继续等。
其次,国内期刊讲究起格式来跟国外比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我曾被国内一家杂志的编辑弄得不知所措、信心全失。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在我们投稿后的3个多月里,编辑让我们不断修改文章格式,比如把%修改成mg/L之类。有时由于理解的误差,我们总是达不到他的要求,只得来来回回不断修改,粗略估计至少有七八回,结果被弄得狼狈不堪,甚至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我就在纳闷:难道这个杂志不用同行评议?我想绝对不可能!那么,编辑部这么做,假如最后评审不通过而退稿,岂不是要耽误作者很多时间,也浪费双方很多精力?
此外,在国内发表文章,总感到在时间上严重滞后。比如,我们有一篇文章被接受发表后,倒是可以很快在国内某知名网站见到文章的题目及摘要的电子版,但令人不解的是,年初接受的稿件要等到年底才正式发表!难道它的稿源真有那么充裕?发表还要排队?既然如此,为何不出增刊?莫非有其他猫腻?
最后,我呼吁国内外期刊经营者广泛采用“自由格式”投稿模式,更希望国内期刊编辑尽快引进国外期刊出版的先进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编辑水平,改进办刊质量,更好地为传播知识、普及科学服务。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6: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