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人关心的话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pzeng 写“正能量”博客,做“富营养”科普

博文

药力无边的“万能药”——阿司匹林 精选

已有 10436 次阅读 2012-6-30 08:43 |个人分类:教研心得|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糖尿病, 止痛药, 水杨酸, 预防癌症

 
【文献导读】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在人体内可被红细胞及血浆酯酶分解为水杨酸,并以水杨酸的形式发挥其药理作用。有趣的是,原本产于植物的水杨酸在植物中发挥着病原体感染信号的传导作用,近年来已与茉莉酸一起被归入植物激素。水杨酸能同时在植物与动物(人)体内用于应付急剧变化的内外环境,是否反映其在进化过程中的保守性及功能的普适性?
 
水杨酸是由古埃及人从柳树的树皮中分离出来的,早在公元前1543年就有记载,最初仅作为止痛药来使用,后来发现它有强力的抗炎作用,再后来被用于预防因血栓形成引起的中风以及胰岛素受体功能缺陷所致2型糖尿病(胰岛素抗性),最近发现它还可以预防癌症!它真不愧为一种药力无边的“万能药”啊!
 
为何阿司匹林有如此之多的药用价值呢?这就要从水杨酸在体内结合的分子靶点找原因。最早阐明的是水杨酸的止痛机制:由于前列腺素是体内重要的疼痛介质,而水杨酸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可是,对于阿司匹林如何既能降低血糖又能抑制肿瘤的原因,却一直不清楚,而难点就在于没有找到水杨酸作用的真正靶点。
 
今年4月,SCIENCE以快报形式发表了由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科学家成功发现水杨酸分子靶点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题目是“An ancient drug salicylate directly activates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为最终揭示阿司匹林的抗肿瘤机理打开了一扇门。为此,著名的《科学家》(The Scientists)、《科学日报》(Science Daily)和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科学频道(ABC Science)都对此作了专题报道。
 
研究指出,水杨酸(而不是阿司匹林)可结合在腺苷酸活化的蛋白激酶(AMPK)分子中172位苏氨酸上,阻止108位丝氨酸磷酸化AMPK的去磷酸化,从而长时间维持其激活状态,这样就能催化更多ATP(能量载体)的合成,由此可促进肝脏脂肪利用,并降低血浆脂肪酸水平。这暗示阿司匹林的应用似乎可以让脂肪肝病情出现好转,因为它让肝脏中储存的脂肪动员出来,然后以产生热量的形式把脂肪“燃烧”掉。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使用的两种抗2型糖尿病药物——甲福明(二甲双胍)和噻唑林二酮类药的作用靶点正是AMPK,莫非水杨酸的作用机理与它们完全相同?令人诧异的是,白藜芦醇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都能激活AMPK!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这类天然产物具有抗糖尿病及抗肿瘤功效的根本原因,那就是它们作用于共同的分子靶点。另外,体育锻炼也能激活AMPK,这让我联想到阿司匹林是否也有减肥作用呢?
 
说完上面的好处,也许有人忍不住要去立即尝试了。我认为,正是由于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太多,我们在使用时就要格外小心谨慎。因为药理作用多,说明体内作用靶点也多,谁能保证下次发现的作用于新靶点的阿司匹林对人无害?甚至对人有害?!还真有这么一篇报道,说AMPK激活能促进亨廷顿病的神经退行性病变(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1/07/110718121558.htm),何况阿司匹林导致的胃出血说明它并不适合每个人,因此选用时要慎之又慎!
 
相关链接:
 
1  《科学家》:New Target of Aspirin (http://the-scientist.com/2012/04/20/new-target-for-aspirin/)
 
2  《科学日报》:Aspirin: New Evidence Is helping Explain Additional Benefits and Open Potential for New Use (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2/04/120419142932.htm)
 
3  ABC《科学》频道:Aspirin's Fat Burning Mechanism Found (http://www.abc.net.au/science/articles/2012/04/20/3481356.htm
 
SCIENCE上的这篇论文是非Open Access,如有感兴趣者,可来函索取全文,仅限于学术交流,不能挪作他用!我的邮箱:qpzeng@163.com,也可给我发短消息,告知你的邮箱地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1238-587368.html

上一篇:如此乌龙,该谁领责?
下一篇:雷帕霉素提高学习能力和增强记忆力新证据
收藏 IP: 14.215.73.*| 热度|

36 曹聪 吴国胜 李学宽 许培扬 武夷山 孙学军 张焱 王华民 鲍得海 孙长庆 印大中 吕洪波 杨远帆 李延谦 贺乐 刘用生 曾新林 李土荣 刘立 万润兰 张玉秀 张钫 蒋继平 陆俊茜 徐长庆 麻庭光 苏德辰 朱嘉宝 张磊 fansg ddsers zhuyijiaoran12 aliala dulizhi95 zhanghuatian zxk73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 20: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