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人关心的话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pzeng 写“正能量”博客,做“富营养”科普

博文

“五味杂陈”的首席科学家 精选

已有 6204 次阅读 2011-1-8 21:19 |个人分类:名人轶事|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开会, 首席科学家, 汇报

 
    如今我们国家真是“不差钱”搞科研攻关,也舍得“花大钱”赶超世界科技先进水平!973计划、863计划、十X五国家级项目、国家重大专项等琳琅满目,下拨经费动辄上千万,多可超亿元,可谓“一掷亿金”啊!对于这些大项目的主持人——首席科学家而言,说“一夜暴富”一点也不夸张!凭什么给首席科学家那么多钱?首席科学家拿钱“取之有道”吗?“长字辈”成为首席科学家是不是“垄断”科研资源?对于这些问题的讨论已经是“老生常谈”了,我就不在这里多说,只想谈谈首席科学家拿钱之后的“酸甜苦辣”。
    作为一名从事科学研究的学者,一生中哪怕只有一次担负起国家和人民赋予的科研攻关重任也是最值得自豪的事!“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的古训让学者们争先恐后地去竞聘首席科学家,都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国家的科学进步与学术振兴贡献一份力量!当首席科学家不仅自己脸上有光,单位也有很多好处,在社会上更是广受追捧的知名人士。不过,“人怕出名树怕壮”!首席科学家钱拿得太多,经常受到社会舆论的责难和非议,“长字辈”首席科学家更是成为“众矢之的”,饱受公众的攻击和谩骂。不知首席科学家们自己觉得当上首席科学家是“得大于失”还是“有得有失”?
    话又说回来,国家投下那么多钱,盯得也是挺紧的!课题刚开始就要开隆重的启动会,首席科学家率领一众从全国各地“飞”来的课题组成员向主管部门领导誓师表决心;每年的年终要开年度总结会,如实报告钱用在哪里;课题进行到一半要开中期汇报会,催交财务报表;课题结束要开验收会、鉴定会、评审会!反正拿了钱,干不干事、有没有时间干事是你研究团队的事,检查团就是不让你有消停的时间,怕团队拿钱不干事还是怕首席“打歪主意”?我觉得,首席科学家们都是有极高地位和声誉的人,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不一定非得盯那么紧,要提倡“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嘛!
    尽管社会上对首席科学家领导的团队拿大钱很不满,但我觉得拿了大钱也不是那么好交差的!光是那些无穷无尽的会议也会折杀人的“阳寿”,还不说严重扼杀自己宝贵的“科研生命”!不信,你看看那些“可怜”的首席们,虽然他们不直接进实验室做项目,但那脑袋瓜里装的东西真不少,负担可不轻啊!你想,一个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大课题,子课题或分项目负责人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而且必定是分布在不同的城市和不同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近可以在咫尺,远可以在天涯!好在如今的通讯发达了,打个电话、发封e-mail沟通一下倒不是难事,但如果哪个项目出了问题“跟不上趟”,就会影响整个研究的进度,拖团队的后腿!这是让首席科学家最头痛的事,还有那些大大小小的会都得亲自到场。好家伙,首席们只得风尘仆仆地满天飞,好一个“飞哥(鸽)”啊!今天赴这个会,明天赶那个场,简直是黑白颠倒、昏天黑地啊!
    更“可怜”的是那些带“长”字的首席科学家(估计七成以上的首席科学家都是“长字辈”,只有“大长”和“小长”之分),表面上很风光,暗地里遭人骂,内心里还有倒不出的苦水!家中老人妻儿一年下来聚不了几回,单位人事管理又事无巨细要操心,招收的几十位研究生也无暇顾及,让他们分身真难啊!为此中年人“早生华发”,老者沧桑的脸上又平添了好几道皱纹!我不敢说所有的首席都是“正人君子”,也不能担保没有“漏网之鱼”,但我相信绝大多数首席都是我们国家科技的栋梁和精英,干工作还是含辛茹苦、兢兢业业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嘛!
    看到那些“吃力不讨好”的首席们,我这个小老百姓竟然生出怜悯之心,觉得有体恤中老年知识分子防范“积劳成疾”的必要,但愿不是“杞人忧天”吧!人都是血肉之躯,何况首席们都已迈入“知天命”之年,有的甚至已是“风烛残年”,不能让那几千万压垮了原本孱弱的身躯啊!我认为,给60岁以上的首席科学家配个年轻的助理是比较人性的做法,更希望我们的社会给首席科学家们多点理解,少点责难!
    我也赞同拨款部门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监管,但你们能不能改进一下管理办法?比如,开个电话会议?在有条件的地方也可开个视频会议?但我建议最好少开会,省出点宝贵时间多干点事。这样,首席科学家就不用动不动飞到“皇城根”请命了,京城的“督察”也用不着劳民伤财地去“乡下”巡游了。除非有人闲着没事想出来散散心,那就悠着点吧!纳税人宁愿让钱花在务实的科研上,也不原花在借开会之名务虚的公款旅游上。我希望拿钱的人“用心”,投钱的人“放心”,管钱的人“省心”,我们这些不投钱、不管钱、也不拿钱的人“开开心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1238-402018.html

上一篇:一篇文章能不能“掰”成几篇发表?
下一篇:基金委生命科学部的权威发话
收藏 IP: 119.126.227.*| 热度|

21 武夷山 李小文 黎在珣 王伟 刘立 毛培宏 吕喆 牛丕业 徐索文 李学宽 李泳 许培扬 唐常杰 齐霁 武京治 徐耀 徐耀阳 xuqingzheng neilchau goudan1 xqhuang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20 03: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