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人关心的话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pzeng 写“正能量”博客,做“富营养”科普

博文

读研和做科研不必强求英语“四会” 精选

已有 7192 次阅读 2010-11-20 21:54 |个人分类:教研心得|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科研, 英语, 四会

 
中国人学外语,听说能力是“短板”!有人学了几十年外语,论水平可以套用一种通俗的说法:读写能力可以拿“硕士学位”,听说能力还只达到中学水平!那么,中国人在提高外语听说能力上为什么那么难呢?
语言结构差异让中国人外语听说能力差。以英语为例,中文用词和语法更简洁,而英语既注重用词,更讲究语法。中国人说“是”就是“是”,你、我、他都没有区别,而英美人士却要区分You are、I am、He is!中国人在任何场合说“你是谁”都不用倒装,英美人士在说Who are you时要倒装,而在说I know who you are时不倒装,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结构差异,导致中国人在说每一句话时,都要费时费力地琢磨用词和语法,结果在讲英语时就只能吞吞吐吐、词不达意!有趣的是,同属汉文化圈的日本人、韩国人学英语也不比中国人轻松,可能也是因为日文和韩文与英文差异太大的缘故!
语言环境缺乏导致中国人不敢说也听不懂外语。无论学习何种语言,听说训练必须要有母语环境!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切身体会,一个外地人在北京呆上一年半载,不自觉地就说上了带有“儿”音的京腔京韵。同样,如果中国人在国外学习或工作几个月,外语口语和听力也会进步神速,完全能让别人听得懂自己说什么,自己也能听得懂别人说什么。我当初去欧洲时,口语和听力都不怎么“顺溜”,但住上一段时间,语境改变了,英语自然脱口而出,后来居然能和屠夫聊天说笑话!
学语言也可以“有所为有所不为”。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包括读研的学生是否一定要做到英语听说读写“四会”呢?有些人有语言天赋,学语言不吃力,在大学阶段就已经做到了,这当然最好!可是,有些人学了几十年英语,读写能力虽然很强,但听说能力仍很弱。那么,他们究竟应不应该继续练听力、拼口语呢?注意:以下观点不适合想考GRE、托福、雅思和“四六级”的学生!
读写能力比听说能力更实用。科研人员要经常阅读国外英文科技文献,也要不断用英文发表研究论文,但可能很少有机会跟外国科学家进行面对面地交流。如今参加国际会议,会场上一般都会安排同声翻译,结合幻灯片解说,在学术交流上完全没有语言障碍。因此,对于科研人员而言,只要能部分听懂英语演讲并能进行简单英语会话就可以了。可以说,与其费力训练听说能力,不如用心提高读写能力,免得自己的投稿被英文期刊编辑反复要求请英语为母语的人修改。
阅读能力比写作能力更容易提高。只要经常阅读英文科技文献,就能不断增加专业词汇量,并逐渐领悟英文表达的内涵和语感,久而久之还能看出地道英文与非地道英文的区别,不需细读,其水平高下,一目了然。学英语用心的人要善于琢磨作者的表达方式,模仿作者的遣词造句,还要不断地反问自己:假如让我写同一句话,我会怎么选词和成句呢?必要时,可以记下一些妙句,并善加运用。
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经常用英文撰写研究论文固然能逐步提高英文笔头表达能力,但真正写出一篇令编辑和评审都满意的论文却难上加难。首先,论文不单单是语言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对结果的科学阐述和论证。其次,编辑和评审认为写得太差的论文,他们会要求你请代写论文的专业机构重写;如果只是表达欠佳,他们会让你请英语为母语的专业人士代为修改。一篇文章,编辑可能要求作者多次修改,直到他觉得满意为止。正是在这种读编往来中,作者的论文会修改得越来越好,英文写作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语言能力需要长期训练才能逐步提高,其中听说难度最大,写作难度其次,阅读难度最小。我认为,在国内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包括读研的学生),更需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而不必强求听说能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1238-385775.html

上一篇:学生跟导师相处的艺术
下一篇:何不来个学生与导师互选?
收藏 IP: .*| 热度|

20 葛肖虹 刘进平 朱志敏 毛培宏 唐小卿 方晓汾 吉宗祥 熊李虎 佟冬 吕喆 李泳 许培扬 王有基 徐耀阳 刘广明 罗汉江 余国志 吕杰 魏正林 lftkf

发表评论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6: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