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ngli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nglie

博文

我的音乐新世界 精选

已有 4558 次阅读 2010-5-1 08:49 |个人分类:随想|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看世博会开幕式,才发现世博局的“局曲”竟然是从《新世界》(From the New World)(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里选的几句(第四乐章)——那是我最熟悉的乐曲,听几个音符就能听出来。
 
最早听德沃夏克的“老九”,是优美的第二乐章——单独拿出来,是一曲幽怨的“思乡曲”,他的学生曾为它填了词,就叫“念故乡”。原词没见过,中文译配的也极好听:  
念故乡,念故乡,故乡真可爱,天青青,风凉凉,乡愁阵阵来。故乡人,今如何,常念念不忘,在他乡,一孤客,寂寞又凄凉。我愿意,回故乡,重返旧家园,众亲友,聚一堂,同享共欢乐。  
这一乐章有着浓浓的黑人音乐和印第安民族的味道。他说,“这些美丽而多变的主题是土地的产物,它们就是美国……”他曾希望将Longfellow的《海华莎之歌》(Hiawatha)写成歌剧,这个乐章算是热身练习。一个捷克人,不远万里来到新生的美国(1892年),在那儿留下最美的音乐。Paul Henry Lang在《西方文明中的音乐》里说,“只有当作品的内容来自一个积极的个性的心灵深处时,才能产生伟大而长存的作品。在这种情况下,地理的和人种的局限立刻都被排除了。”
 
《新世界》是我的交响乐引子,引出了一个真正的新世界。遗憾的是,我总学不会乐谱,不能假装更专业了——所以,老Lang的那本大书对我来说是最好的音乐文化读物,因为它没有一个音符。这有点儿像没有数学的物理书。我知道不懂数学的人会把物理“扭曲”到什么地步,因此也不指望对音乐有更好的认识了。
 
不过,在艺术门类里,音乐似乎很像数学——当然不是因为都用符号和数字,也不是因为音阶对应于简单的数字比例,而是因为它们都有独特的语法和模式。就凭那模式,耳聋的贝多芬能写欢乐颂,瘫痪的霍金能算黑洞熵。也许因为模式的通灵,爱因斯坦喜欢小提琴。想起这个老故事,是因为刚收到两本新书:《爱因斯坦的小提琴》和《艺术的宇宙》,我那篇“彩虹”,就充作它们的序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01518 )。喜欢科学和艺术的朋友,不妨去找来看看。(抱歉,这有点儿像片尾广告了。)
 
有点儿惊喜的是,昨夜的开幕式还请谷村新司唱了他的《星》,那是我最喜欢的一首“流行歌曲”——因为它,我才对流行音乐有了好感。  
踏过荆棘苦中找到安静,踏过荒郊我双脚是泥泞;满天星光我不怕狂风, 满心是期望,过黑暗是黎明。啊 星光灿烂,伴我独行,给我光明,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992-318341.html

上一篇:动心与动手
下一篇:宇宙是个“白洞”?
收藏 IP: .*| 热度|

22 刘俊明 武夷山 孟津 葛肖虹 陈儒军 陈绥阳 罗帆 曹聪 钟炳 吉宗祥 刘钢 赵宇 陈湘明 高建国 唐常杰 左正伟 苏鹏程 丛远新 焦宏远 夏飞 luxiaobing12 colorfulll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6: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