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金栋:《扁鹊内经》《扁鹊外经》之再现

已有 550 次阅读 2024-5-24 09:12 |个人分类:医学史话|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扁鹊是秦越人吗?

中国史学界及中医学界人士或有这个疑问。为什么?主要与司马迁《史记·扁鹊传》的记载有关。实际上,经阅读《战国策》《韩非子》《韩诗外传》《说苑》《新序》等古代典籍对扁鹊、秦越人的记载,则会发现原来是司马迁“采撷诸说”而将扁鹊(春秋末期)与秦越人(战国时期)“合二人之事为一谈而未加区别”(廖育群等《中国科学技术史·医学卷》)之故,结果误导后人几千年。

据相关古籍文献记载,《史记》上说的扁鹊应是两个人,一个是春秋时期赵国的官医扁鹊,与孔子是同时代之人;一个是战国时期“渤海郡郑人也”、游走于齐秦等地的民间医秦越人(扁鹊),曾受禁方于舍客长桑君。

2012年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老官山汉墓(西汉景、武时期)医简的出土,可以说揭开迷雾见太阳,提供了了解中医学术发展史上战国神医(扁鹊)秦越人的新证据。

2012年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老官山汉墓医简《敝昔遗书》(敝昔,乃鷩鵲二字省偏旁之“鳥”,古书抄写之体例。敝昔、鷩鵲,即扁鹊。鷩、扁,古音通假,即通假字),即《扁鹊医书》,后专家整理组定名《天回医简》,则是战国神医扁鹊秦越人,即扁鹊学派之医学典籍——《汉志·方技略》记载的《扁鹊内经》《扁鹊外经》。据考,乃由扁鹊学派之传人西汉名医仓公淳于意之弟子(弓姓者)从齐地带入蜀地者。

《天回医简》整理组认为:

据研究推断,《天回医简》的主体部分,抄录于西汉吕后至文帝时期,根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的记载,仓公淳于意的行医与授学时间与这一时期相当;墓主人下葬年代在景、武时期,其年辈应与淳于意弟子相当。

从《天回医简》的内容来看,均为已亡佚的古医书。按郑樵“书有名亡实不亡”之例,这批医简的主要内容与淳于意所学、所传的医书相关。其中《脉书·上经》《逆顺五色脉藏验精神》保存了“色脉诊”的内容;《脉书·下经》是与马王堆汉墓、张家山汉墓出土古《脉书》接近的经脉文献,但包含了更加丰富的“言病之变化”的内容;《和齐汤法》是侧重于“合和制剂”的经方类文献;《犮理》是关于犮、石两种古治法的文献;《刺数》则是记载针刺治法的文献。重要的是,《脉书·上经》中出现的“敝昔曰”与简文中存在较多的齐语特征,证明这批医简在学术上应源于扁鹊与仓公;至成帝时刘向等校书,编定有《扁鹊内、外经》,当与此一脉相承;又考传世文献,亦可证今《素问》《灵枢》《难经》乃“传训诂”之作。正如章学诚所说:“有官斯有法,故法具于官;有法斯有书,故官守其书;有书斯有学,故师传其学;有学斯有业,故弟子习其业。官、守、学、业,皆出于一,而天下以同文为治,故私门无著述文字。”

据《后汉书·方术列传》记载,东汉初有脉学大师涪翁出于广汉,“乃著《针灸》《诊脉法》传于世”,其再传弟子为郭玉,和帝时为太医丞。这是扁鹊与仓公的“经脉医学”由齐入蜀之后代代相传的结果,而天回墓主人则是这一传承过程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天回医简整理组编著《天回医简》,文物出版社,2022年11月第1版)

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记载有医经七家,即《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扁鹊内经》九卷,《外经》十二卷;《白氏内经》三十八卷,《外经》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可惜医经七家惟《黄帝内经》一家得以保存传承。然据赵洪钧著、金栋补注《正说内经》考证,今本《黄帝内经》(《素问》+《灵枢》)非《汉志》所载“《黄帝内经》十八卷”。《素问》和《灵枢》当是东汉时期成书,于此不赘。

为什么医经七家中扁鹊学派、白氏学派这些书籍内容,佚失的这么干净,一点也没有保留下来?

廖育群《重构秦汉医学图像》认为,“各种医经的内容有可能被吸收到实际上是成书于其后的《素问》《灵枢》和《难经》中”,廖氏考证的这个结论应是可信的。也就是说,扁鹊学派、白氏学派的这些书籍内容,有可能已经融入了其后的《素问》《灵枢》和《难经》这些著作之中。《天回医简》的出现,则更加证明了廖氏所说的“可信性”。所以《天回医简》才有“今《素问》《灵枢》《难经》乃‘传训诂’之作”之说。所“传”的正是出土的扁鹊学派之典籍《天回医简》之内容。

以传世医学文献而言,扁鹊脉学、《扁鹊内、外经》,则散落于汉代的医学经典如《素问》《灵枢》《难经》这些书中了,而明确记载扁鹊脉学的则见于晋代王叔和《脉经》。

殊不知,《汉志·方技略》医经七家著作之流变,已经散落融合到其后的、亦即今本《素问》《灵枢》《难经》、甚至《脉经》等书中了。

据《周礼·天官·冢宰》记载,西周时期宫廷有医师之医官,专司医之政令,下辖营养医师(食医)、内科医师(疾医)、外科医师(疡医)及兽医师(兽医)等四科。据此,当时之疾患多为内科与外科。观成都天回镇出土的扁鹊学派的医学典籍《天回医简》,并结合《史记·扁仓传》之医事推测,《汉志·方技略》记载的《扁鹊内经》《扁鹊外经》分“内”“外”之含义,其“内”则指内科(妇、儿科)疾病,或以药物内服为主的内治法而言;其“外”则指外科疾病,或以针灸、砭刺、犮石等为主的外治法而言。

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说:“扁鹊言医,为方者宗,守数精明,后世循序,弗能易也。而仓公可谓近之矣。”

方,方技之术、方术、方士。方者,方术医、方士医、医者。医者,治病愈疾之工匠也,必有方法与技术。中医学,汉代谓之①“方技”之学,乃“生生之具”(《汉志·方技略》),即治病愈疾、预防养生、康复病体,使生命生存延续之工具、技术与方法;亦名②方术,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序》说:“余宿尚方术。”

据中国第一正史《史记》记载,战国神医扁鹊秦越人为“方者”(医者)之宗师!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医学学派,始自扁鹊秦越人。据李伯聪《扁鹊和扁鹊学派研究》,西汉名医仓公淳于意、汉末三国神医华佗等,乃扁鹊学派之传人弟子;《扁鹊内经》《扁鹊外经》是扁鹊学派之“医经”,《难经》《中藏经》等是扁鹊学派之医籍。

《史记·扁仓传》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这个“脉”字,到底指脉诊之“脉”(桡动脉),还是经脉之“脉”、气脉之“脉”、血脉之“脉”等?终究是个未解之谜。成都天回镇老官山汉墓医简《天回医简》及“经穴髹漆人像”(针灸木制漆人)的出土,则可释疑解惑!

而现代河北名中医、河北中医药大学扁鹊文化研究院院长曹东义先生主编的《扁鹊学术思想研究》,则有相关“正说”,更可释疑解惑。感兴趣者,可参看原著。

附:部分参考文献

微信图片_20240524091535.png

1

2

3

4

5

6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435405.html

上一篇:金栋:《内景图》与《内经图》溯源
下一篇:抗战时期,父亲就读于江津国立九中旧事梳理
收藏 IP: 223.74.10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3: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