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余向东:我的循证医学启蒙

已有 4198 次阅读 2022-2-2 16:50 |个人分类:临床研习|系统分类:人物纪事|文章来源:转载

资料来源:棒棒医生,2022-01-31 13:13

我1986年就读于上海医大六年制医疗系,1992年毕业后工作于地市级中心医院(三甲),一直到2004年接触网络,学医行医18年间,不曾接触过循证医学,也没有听过,更没有思考过疗效评价、最佳证据之类的问题。

2004年左右,我开始上网,最初只是下棋,在中游、联众、新浪等均沉迷过一段时间。进37度医学网的中医论坛后,才逐渐转移了兴趣,开始认真思考医学,不再沉迷于围棋。

论坛上主要是辩论,当时的风气很好,没有人因为你的观点去举报你。也没有像张煜这样的,要约你上媒体,你不去就是你输了。

大家都是“真刀真枪”的辩论,辩过相忘于江湖,没人当成私仇记恨一辈子。

在众多辩手中,“流浪的感觉”是一个非常突出的异类,因为他开口闭口就问人家要"证据",你说你的方法有效,证据呢?just show me the evidence!没有证据,就应该视作无效,这叫无效推定。

他的这一招仿佛无锋重剑,一招既出,对手往往答非所问,张口结舌,意乱情迷,恼羞成怒。

难道说,我亲自治疗的病人,亲眼看到的“疗效”,还需要什么鸟“证据”?

我刚开始也是一愣,因为我所治疗过的病人也有无数,什么有效什么无效当然有自己的判断,我也从来就没有想过,判断疗效居然还需要“证据”?

如果亲身经历都不算的话,那究竟什么才算是证据呢?

“流浪”博士说,世界公认的判断疗效的金标准是:大样本随机对照双盲临床试验。

“金标准”、“世界公认”,这两个词很打人。我也算是名校(国内)毕业,从医也18年了,怎么我就不知道这个世界公认的金标准呢?难道我学的不是医?

然后我去“流浪”博士当版主的“诊疗求助”版,看他的回复。有一个蛋白尿的咨询贴,他连续跟踪了一年左右,充分展示了一个推崇循证医学的现代医生的专业精神。他对病人教育和沟通的极致耐心、对病史的彻底追究、所有的建议都基于证据、教会病人居家简易尿蛋白测定、告诉什么时候该去医院、哪些情况需提高警惕、不要乱吃药(包括中西药和保健品)......

原来,循证医学是这样的,我当时就是這样的感觉。

“流浪”博士是我的第一个循证医学启蒙者,后来才知道,他是我的同班同学。

他和我受的大学教育是一样的,悟性也不一定比我高。毕业后在上海工作了几年,再去芬兰读的博士。读博之初,他也曾经满怀自豪地向导师介绍神奇的中医中药。导师并不下结论,只让他去寻找证据,基于严格设计的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他“上穷碧落下黄泉”地寻找证据,最后才承认,没有找到证据。他也发出医学原来如此的感慨。

所以,没有人天生就懂就接受循证医学的,循证医学是需要学习的,也需要悟性,可能还需要一次沉痛的经历。

在37度网辩的过程中,我开始关注医学捌号楼和XYS,认识逐渐成型。其中有一篇文章对我认识疗效的本质极有帮助,张功耀翻译的《双盲研究:20世纪重大的科学进步》。这篇文章比较透彻地说明了疗效所具有的“魔性”,并非亲历和眼见所能证明的,有八大干扰因素:假治效果、再解释效应、观察者偏见、选择偏见、疾病的自然过程、趋平均、研究效应、统计幻觉等。排除八大因素的干扰,只有靠双盲对照试验。如张煜医生般认为某些药(中药)不需要双盲对照试验(三期试验)的证明,应该是没有看过这篇文章,或者看了却没看懂。

之后,我大量补课相关知识。又在一个硕士班(没有最后拿学位)上通过老师系统学习了《循证医学》教材,掌握了循证医学所要求的基本的方法学内容。

循证医学,首先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一种真正的慈悲;其次,当然也是一种方法。两者都掌握了,才算是懂了循证医学。

自从皈依循证医学后,我在医学上再也没有迷惑过,也没有动摇过,我确信,这是唯一的正道。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323733.html

上一篇:《赵洪钧说<周易>》:中馈探析
下一篇:[转载]余向东:给张煜医生演示一下循证实践五步法
收藏 IP: 120.231.209.*| 热度|

1 尤明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9 15: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