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根治哮喘的几个问题”,是姚老师大约10年前的演讲。首先,姚老师是一位演讲能力很强的人,他对中医诊疗非常钻研且独立思考,是具有自己见解的临床大师。他的见解源于诊疗,源于经典,虽贯通中西医,但本质上仍然属于中医药话语体系,即人们常说的“中医思维”。
哮喘的临床表现,是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遗传和环境是导致哮喘发生的主要因素。一般而言,哮喘不易根治,但经过现代规范化治疗,80%患者可达临床控制。这是因为,导致复发的诱因很多,遗传只决定患者的过敏体质,即容易发生哮喘,此类患者是否发病,与环境因素有很大关系,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由此,本病的护理和保养事关重大。姚老师正是抓住环境因素这一点,把中医的六淫学说演绎的淋漓尽致,甚至由此展开了对现代医学的批评。实际上,现代医学对于环境因素的理解更加符合客观实际一些。
对于哮喘的中西医两套话语体系,是由各自的意识形态、思维方式、研究方法所决定的。“哮喘”作为一种疾病,本质上是气急、胸闷、喘息或咳嗽等一系列临床表现而命名的,中西医并无差异。二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病因学、病理生理学(病机)等认识上。
关于病因方面,现代医学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经过统计分析来确认其因果关系,是比较确切的。遗传因素是关键,虽然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对象,但目前不是临床医学关注的重点。环境因素包括病原性因素如室内变应原(家养宠物、蟑螂等)、室外变应原(花粉、草粉等)、职业性变应原(油漆、活性染料等)、食物(鱼、虾、蛋类、牛奶等)、药物(阿司匹林、抗生素等)等因素刺激引起。非病原性因素,如大气污染、吸烟、运动、肥胖等。中医学确认其病因学,主要通过类比和联想,由古代医家指出后就一脉相承,缺乏深入细致的实证基础以及修订功能,以至于许多年以来老生常谈。
至于诱因,现代医学概括为以下方面:①气候因素,包括气压、气温、风力和湿度等;②运动因素,包括短跑、长跑和登山等运动,尤其容易促使轻度哮喘或稳定期哮喘发作;③呼吸道感染,如病毒性感染、支原体感染和细菌性感染,都容易诱发哮喘的发作或加重;④精神和心理因素,可明显影响哮喘的发作及其严重程度;⑤微量元素缺乏,以缺铁和缺锌比较常见,可致免疫功能下降引发哮喘;⑥药物因素,包括特异性过敏和非特异性过敏两种,前者以生物制品常见,后者常发生于交感神经阻断药,如普萘洛尔和增强副交感神经作用药等。对此,姚老师根据自己的临床体会,从中医寒、热、湿等视角,增加了输液、物理降温、激素等医源性损害,是值得进一步商榷的。
通过治疗干预,根治与临床控制不能混为一谈。临床控制是临床症状获得缓解,而根治意味着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和病理解剖学指标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善,或者说疾病复发缺乏相应的基础。因此,现代医学认为哮喘不易根治,但80%患者可达临床控制的标准。这就是中西医关于疗效评价的差异,前者的预后判断的唯一标准是症状消失(甚至是轻轻),后者则需要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考虑。
一般而言,大型医院的专科医生与医馆、诊所以及社区的全科医生是现代医疗的两个不同的层级。后者处理常见的普通疾病,前者才够资格处理某些难治性疾病。但是,我国的医疗现状却有所不同,常见病常常由专科医生处理,而难治性疾病却往往推给中医(中医治不好,甚至还会找巫医)。这样一来,医馆里什么病都看的老中医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眼中寄于厚望的“神医”,也因为老中医对于疗效标准并不明确,“治好了”的病人自然很多,包治百病的医疗神话也常常被他们所“创造”。其实,每一种疾病都有很多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尽管对于多种疾病混合存在的患者而言,多专科会诊也常常造成彼此的局限性和互相推诿的情况。但医疗格局已经进入到新的时代,包治百病的万金油医生显然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代医疗的需求。
因此,仍然坚守中医药的话语体系,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即名义上讲哮喘,实际上说“伤寒”(古书里的);名义上讲根治,客观上是缓解;名义上讲统计,实际上玩模糊;看起来三因制宜,实际上胡子眉毛一把抓;看起来治病求本,实际上本末不分;看起来中西合参,实际上停留于皮毛。这就是停留在古代状况下的“中医思维”,难以取得突破的内在原因,因为缺乏实证的中医药理论只能浮在疾病的表象,并不能深入到具体疾病的深层次机制,也就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9: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