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范式变迁——现代医学与古代医学的分野与交汇》札记(101)

已有 3092 次阅读 2019-8-14 09:21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古代医学, 比较研究, 战略思考

Ο一、《中国传统医学比较研究》

2019年8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董竞成教授的新作《中国传统医学比较研究》。2019年8月20日,出版社将举行“医学与传统医学,创新与发展——董竞成教授《中国传统医学比较研究》读者见面会”。


 

(一)内容简介

本书共四篇。第一篇为中国传统医学的战略性思考,对中国传统医学做了全面、系统、多维度的梳理和阐释,包括从时空角度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思考和梳理,从哲学、文化、宗教等多种角度对传统医学进行了跨学科的思考和切入,从结构要素方面对传统医学乃至整个医学进行了系统思考和解析。 

第二篇是中国主要民族传统医学构成,分为中国各主要民族传统医学概况和特色研究两个部分。分别对中(汉)医、藏医、维医、傣医等中国各主要民族传统医学,从理论体系、代表人物、代表著作、理法方药、特色疗法、现代研究等进行了全面与细致的概述。 

第三篇是中国主要民族传统医学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在主要的民族传统医学中遴选某两个或三个,从其理论学说、病因病机、理法方药、诊治方法等方面进行互相的比较和研究,或者具体到传统医学的某一构成部分,比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护理学、药理学等,进行传统医药之间的解构研究,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其异同,发现中国各民族传统医学皆根植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立足于中国传统哲学思辨,彼此之间相似性大于差异性,从而展示了整合与重构中国传统医学的坚实基础。 

第四篇是医学的本原和未来,以人类医学作为整体和宏观的观察对象,对人类医学包括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中国传统医学和西方传统医学等进行探讨,主要针对几种主要医学形态的内涵、人类医学文明的既往发展历程、当下医学的问题和挑战、未来医学的展望和构建等重要问题,以期促进人们对人类医学的思考、研究和构建,以期助推未来医学更加科学健康地实践与发展。在整部书中,一以贯之的是笔者及其团队提出的诸多关于认识和架构中国传统医学的原创性理论与方法,总结为“大中医”“三分法”“五要素”“两个层面”“三个融合”“六个阶段”等。这些创新性理念和方法,既有对世界医学及其体系整体认知上的宏观把握,也有在具体医学研究和实践中的微观呈现,相信会有利于人类对医学的整体了解,对传统医学的深入解析,以及对未来医学发展的把握与展望。

(二)作者简介

董竞成,男,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上海市第十三届政协委员,国家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岐黄学者,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学科带头人,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临床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系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后流动站站长,世界卫生组织复旦大学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主任,科技部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负责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西医结合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精彩点评

 三分法、传统药理学和现代药理学相结合是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新思路。

——沈自尹(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名誉院长)

“智者察同,愚者察异”,董竞成教授在该书中创新性提出的基于“三分法”和“五要素”的“大中医”理念和方法,必将为新时代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苏国辉(中国科学院院士)

董竞成教授《中国传统医学比较研究》一书,研究的不是医学的高下优劣,而是揭示中国传统医学各组成部分所具有的共同的先天的中华文化、中国哲学思维的“遗传特征”和经验的科学内涵,并在此基础上,表达了求大同存小异,美美与共,推进其在新时代高水平融合发展,打造中国传统医学新架构的愿景,从而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传承创新发展提供了“复旦智慧”。

——金力(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副校长)

董竞成教授所著《中国传统医学比较研究》一书的价值在于立足中国大地做学问,立足世界考虑自己的学科;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出发、从中国传统医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出发,着眼当下,为中国传统医学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提供了坐标参照。

——吴曼青(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科学是一种演进的、发展的过程,特别需要包容精神与融合创新思维,学科的发展也概莫能外。如何推动中国传统医学在新时代更好地融合创新发展,董竞成教授及其团队经过十余年的思考与实践,在本书中给出了其富有建设意义的答案,这将有利于中国传统医学的创新驱动发展。

——潘建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

 医学的目的是治病救人,助力健康。长久以来,囿于医学体系和认识方法的不同,至今并没有实现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诊疗技术的完美结合。董竞成教授在书中采取“解剖小麻雀”的方法,创新性提出传统医学构成的“三分法”“五要素”理念,深刻地揭示了传统医学的科学性;并提出“三融合”的想法,这三个融合既涵盖了中国境内不同民族传统医学,又涵盖了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传统医学,也涵盖了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融合。该书的出版将极大拓展和深化中国传统医学的视野和研究范围,有力推进中国医学的协同创新发展。我建议中国的医师们都能读一读,做到知己知彼。

——张雁灵(中国医师协会会长)

董竞成教授所著的《中国传统医学比较研究》一书,是献给伟大祖国国庆70周年的一部力作!该书通过从哲学、科学、宗教、文化等多视角研究中国传统医学形成、发展及本质特征与独特功效,为系统阐发及弘扬中国传统医学的独特智慧与价值,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尤其是,它通过对汉、藏、蒙、维、傣、苗、回、壮等民族传统医学对人的生理及病理、药理的独特认知与实践的分析、比较,即极大丰富了迄今人们对中国传统医学博大体系的认知,更从一个重要、独特的视角,有力地论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鲜明特征。这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书是作者多年深入祖国各民族实地考察、潜心研究和创造性思考所产生的成果,体现了作者中西贯通的知识积累和跨学科的创新研究能力,也体现了他对中华文明炽热的感情和以中华智慧造福人类的强烈追求!

——王仲伟(国务院参事室党组书记、主任)

甘肃因丝绸之路而闻名,敦煌更因多种文化的交融而在世界文化版图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董竞成教授因学术、学科和帮扶而与甘肃结下了不解之缘,2018年还专门结合敦煌的文化特点,在敦煌主持举办了“第七届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比较国际学术会议”,此书的出版可以看作是历届特别是2018年大会主题的延续。该书从中国传统医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出发,指出中医学(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医药)扎根优秀灿烂的中华文化,秉承中国传统哲学思维,各民族传统医学多元一体,大同而小异,并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是融合古今、贯通中西。

王嘉毅(甘肃省委常委、秘书长)

董竞成教授和新疆的渊源深厚,为新疆的医学事业,特别是传统医学事业的发展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他在《中国传统医学比较研究》一书中指出中国的少数民族传统医学既不是土生土长的,更不是舶来品,而是扎根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国传统哲学思维的启迪下,在相关地域原初医疗经验和用药习惯的基础上,经过中(汉)医学的激荡发蒙而产生的,中(汉)医参与构成诸多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的源头,并持续影响其发展至今。这个研究结果为新疆乃至全国相关领域工作者开展类似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王永明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协主席)

有志者事竟成!我的朋友董竞成教授新著《中国传统医学比较研究》,是一部穷其十余年系统思考与千万里“实地行走”形成的一部力作,其价值不仅体现于洋洋近百万字的鸿篇,更体现于字里行间的真知灼见。

——赵长茂(中央党校原副校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委员)

执竞为功,功致道成。《中国传统医学比较研究》一书,关注中国传统医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并试图给出其经多年潜心研究和实地调查而得出的解决办法,以达到经世济用的目的。中国传统医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息息相通,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可谓是中国独特的“人学”,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董竞成教授的这部杰作,秉持了上述精神,具有实践性、创新性和哲理性,必会在学术界尤其是医学界产生广泛影响。

——陈俊宏(《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全国政协委员)

与董竞成教授熟识于西双版纳,当时我在政府分管卫生工作,董教授多次亲临西双版纳调研指导,支持和推动傣医药的发展,为边疆的医学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他的敬业精神和大爱情怀令我敬佩和感动。

 包括傣医学在内的中国传统医学历史悠久,是各民族人民在与疾病顽强斗争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宝贵医学财产。董教授作为一名造诣颇深的现代医学专家,对祖国的民族医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厚的感情,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深入民族地区,对多个民族医学进行长期系统深入研究,在对几个主要民族医学之间、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之间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存异求同、取长补短、融会贯通”的学术思想,既传承、弘扬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医学,又丰富和推动了现代医学的发展,开辟出一条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融合发展的新途径。

本书是董教授对中国传统医学多年研究的成果,是思想者和实践者双重视野的智慧结晶,相信对传承和发展我国传统医学具有重要意义。

——操云甫(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

热烈祝贺,由衷敬佩!全球视野,历史目光,未来胸怀。世界医学的全域比较,历史深度的精锐剖析,未来发展的真诚关切。世界文史哲的宏大叙述,中华各族中医的探源融通,中西医结合的专业研考,立论坚实,逻辑缜密,情怀热切。在时空纬度的深广关联与众多学科的跨界印证中,精细梳理,严谨阐释,透彻鲜明地凝炼出“三分法”、“五要素”、“两个层面”、“三个融合”、“六个阶段”等基本架构,从理论到实践完整系统地构建出“大中医”的现代中医创新体系。这部价值巨伟的力作,既是中西医理论与中国医务实践相结合的结晶,也是以您为首的科研团队长期深刻思考与实际探索共同相长的精华,更是推进中医现代化的重大开拓之举。必将为世界理解中医和中医走向世界,以中国力量带动世界力量推进中医理论现代化和中医普及全球化开创新的局面,从而为健康中国和人类健康做出“大中医”新的贡献。正如金力院士所言也为现代中医贡献了“复旦智慧”,作为复旦大学对口支援的西部院校——甘肃河西学院深受鼓舞,必将学研用结合,医教研协同,发扬光大“大中医”体系,积极向丝绸之路经济带传播普及。

——德吉才让(藏族名)-张汉燚(甘肃河西学院院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193560.html

上一篇:星言星语与星月(106):小七孔桥
下一篇:星言星语与星月(107):影视城与茶博园
收藏 IP: 120.229.7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3: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