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大学一个特有现象,坐行政楼的许多官员都是教授、副教授、研究员、副研究员。
我一直以为,大学里应该只有4个处长安排教授(副教授)来做:1 教务处长;2 研究生院长;3 图书馆馆长;4 科研处长。
其他任何处长、副处长、科长或科员(部长)有任何职称都是畸形的。
因为在大学中上述四个职位是需要教授来制订管理规定或进行有效监督。而他们的副职根本不需要教师来做,只要正职在宏观上指定方向与方法,具体进行实际操作由专门的行政管理人员来进行就行了。
而且专职的办事人员(包括副处长)不管是程序上及熟练程度上都是非常专业的,他们操作起来按照正职及教授们定下的‘总路线’实施就可以了。
看看发达国家,许多行政首长换人就行了,具体的办事人事不管换那位首长都是连续与专职的。
现在的高校真是怪胎,大量的处长、副处长、部长、副部长甚至做后勤的不少领导都是‘教授’‘副教授’‘研究员’‘副研究员’。这些人做事因为是从教师线上来的,许多事情根本不专业,办事效率反而低,而且刚开始根本不熟练,有的教授们长期是写专业文章的,写管理规定从文字的角度来说是个‘非熟练工’。
最最重要的是,这些教授、副教授处长副处长们,‘人在曹营心在汉’,一心几用,坐在办公室许多时间不是做管理,而是想着自己的科研,看研究生论文及改文章,想着如何搞经费写申请书。
他们经常出差进行课题答辩、评审、鉴定会、洽谈合作项目,而许多教师找他们签字却找不到。我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找人签字太困难了,经常要跑多趟才行。而且非常怪,许多字必须要他们签,其他人签还不行。举个小例子,一种经费的报销要多少人签字(省里及学校规定):教师将发票搞好--系主任签---院秘书登帐----院长签----一级学科带头人签---研究生院领导签---财务处报帐。如果买五百元以上的设备,还要增加前道工序:教师打报告--院长在报告上签字--科研处长签---设备处签,这些事情办完后买东西;设备买来后,要系实验室主任在发票上签字,设备处做固定资产登记。这事做完后才能走上面的报销程序。许多人经常搞得头昏,更重要的是,经常找不到签字人,有时候因为有的程序上不对还要跑几次。(当然如果是教师的科研费,报销手续要简单些)。
大学的‘签字难,难于上青天!’
用一半时间做管理,用一半时间做科研。二边都是‘半调子’。
你校什么情况?
我的感觉是中国大学的普遍现象!!!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19: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