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去哪了?恍惚间女儿快成人。
如果读博,或博士后(确实上课了)也算教龄的话,今年就是20周年了。
讲台不易
第一次上讲台,那是上硕士生的时候。
我的导师姜涌明先生要求上一章,其实就是一节课吧,还有就是协助带研究生的实验课。
足足准备一周,自己讲了好几遍。
上去以后,脑袋一片空白,好在坚持下来了。
下来后,腿都是软的。我自己都不知道讲了什么东西了。
先生说,还可以。其实,主要是鼓励为主。
当时的研究生培养有助教的要求,必须上讲台。
现在想来,这个规定让我受益终身。
不过现在早就没有这样的规定了,助教是有的,主要用来给研究发生活补助的一个称谓。
所以说,如果研究生或博士生不注意组会或学术报告,根本无法给学生上课。
正式上讲台
到了药科大学,我是上生物化学的。
其实硕士阶段主要学习酶学和蛋白质,要系统的上一门课比较难的。
好在药科大学当时生化教研室有几位有经验的老师:吴梧桐院长,徐秀兰老师。
跟着学了不少东西。
半年后,独立开始上课。
三年后准备考博,把沈同的生物化学看到很熟,然后又把英文版的看完。
因此考试没有问题,同时对生化化学这么课,从此几乎不要怎么准备都可以开讲。
再上讲台
博士后,回到药科大学。
其实中间上了三年的课程,除了做科研之外。
学生的反应不错,我至今保留了两届学生对我教学的看法,很受鼓舞。
其实注重自己的经历,对课程的理解以及最新科研等。
不过,造化弄人,变成沪漂。
后来就到了上海。需要重新开始新的教学了。
不过这个时候,虽然遭受了挫折,但是我对基本能上好课,还是有很大信心的。
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喜欢生物化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它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
不能拘泥于书本,结合最新的研究结果。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告诉学生这个结论是怎么来的。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