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我,当然谁都不告诉你,因为没有人说清楚。历史刚刚过去时间不长,但是当事人的解读,后人的解读都各不相同,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后人只能分析,得出的结论跟掌握的史料有很大的关系,实际上跟专业的背景也有关系。
那么先看看获得国家奖的这几位科学家:钮经义、龚岳亭、邹承鲁、杜雨苍、季爱雪、邢其毅、汪㷕和徐杰诚等八人。
都知道这个工作首先有上海生化所和有机所主要开始,所以季爱雪、邢其毅、汪㷕是北大的,排除。
剩下的我们看一下简历:
钮经义(1920/12/26-1995/12/16),江苏兴化人。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1953年获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是中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主要成员,在半合成和全合成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工作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龚岳亭(1928/月/日-2014/12/27),出生于上海市。1949年冬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化学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邹承鲁,1923/5/17- 2006/11/23日日生于山东省青岛市,祖籍江苏无锡。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1951年,获英国剑桥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1958年,他参加发起人工合成胰岛素工作,并负责胰岛素A和B链的拆合。这项工作的完成确定了胰岛素全合成的路线,为胰岛素的人工合成做出了重要贡献。岳父李四光。
杜雨苍。江苏江阴人。1932年1月生。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
从上面看,龚岳亭,杜雨苍时为北大毕业的学生,肯定不是。钮经义和邹承鲁先生都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很厉害),分别在美国、英国拿到博士学位。
从科学发展的进程来看,比如我国能成功做出两弹一星,钱三强获法国博士,彭桓武英国博士,王淦昌德国博士,邓稼先美国博士...他们带回的科学最前沿的东西,所以才能成功。
那么生物化学的前沿在哪?个人觉得应该在欧洲。美国的生物化学或者生命科学是在二战后猜得到长足的发展。那么欧洲当然在英国,而剑桥是英国的重中之重。邹承鲁、王应睐等第一批赴英的生物化学家在国际上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影响了一个英国的生物化学家,他的名字叫李约瑟。他写了著名的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后来的中国科学发展史),系统的向西方介绍了中国古代文明,让西方认识了中国。
另外,桑格(Sanger)就是剑桥的科学家,毕业于剑桥,两次获诺奖。桑格完整定序了胰岛素的氨基酸序列,195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因此对邹先生的影响应该很大。
因此从排名上看,邹先生排在第三,有点委屈。可能是后期龚岳亭在做具体工作,邹先生认为应该让具体工作的同志上(个人认为)。
因此,工作可能有某个人提出,但巨大贡献者非钮先生和邹先生。钮先生一直是这个团队的组长,当然应该放在前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8: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