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安徽寿春六十六年前出土的鄂君启节,又读了博文
铸客和剑客——从青铜器读出的历史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255666.html
铭文和铸客——从青铜器读出的历史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256557.html
文中所说“1933年洪水暴露的安徽寿春大墓出土有周尺21.5 cm和秦尺23.1 cm的器物,后者范铸于楚亡之后,故而冶师署名铸客。楚使用周尺至国灭;墓主为考烈王之后、幽王之母”,很可能就要得到确认。
安徽淮南武王墩楚墓2015年后三次被盗而获准发掘,多说是考烈王墓,也可能是幽王墓;现已清空墓穴填土。墓穴开口为边长46.8 米的正方形准确可信,很可能是二百二十周尺欠0.5米,而不是二百秦尺过0.6米。边坡土体略有位移也属正常。有说开口至墓底的勘探深度为15米,就是七十周尺(0.215*70=15.05)。
湖北境内的楚国大墓适用周尺没有疑问。只要淮南的这座大墓的墓穴和葬器(注)适用周尺,若是幽王墓,则上述拙见将得到完全确认;若是考烈王墓,则寿春大墓仍可能为幽王墓,但楚使用周尺至国灭几乎可以得到确认:考烈王曾“客于秦”,继位后与秦结盟,后受秦逼迫从郢迁都至陈(河南淮阳)、再迁都于寿春,若未改用秦尺,则幽王、负刍王改制的可能不大。
判断楚墓开口46.8米为周尺21.5 cm的二百二十尺欠0.5米,源于楚墓墓穴等以及秦始皇陵一号兵马俑坑都符合相关尺度,且开口尺寸通常总是稍欠。对后者特别说明附后。
注:葬器结构复杂,尺寸众多,判断适用尺度是容易的。下图是望山桥一号墓的葬器,依据图中1米标尺合4.65 周尺,可知外椁的内空为宽27尺、高9尺,外棺的内空为宽7尺、高6尺,内棺内空宽3.5尺,底板下方高1.5尺、含板上方高1.5尺。控制尺寸或许都是内空。
荆州博物馆. 湖北荆州望山桥一号楚墓发掘简报.文物, 2017(2): 4-37
附录:秦兵马俑坑适用秦尺23.1cm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始皇陵秦俑坑考古发掘队.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一号坑发掘报告 1974-1984(上/下). 文物出版社, 1988.
俑坑东西长230 米即一千秦尺欠1.0 m,宽62米为二百七十尺欠0.37 m。尽管数据只是精确到米,兵马坑准确适用秦尺23.1 cm完全没有疑问;有专家认为秦尺27.65 cm,不能成立。
东西两端各有南北向57.25 米的长廊,但完全清理的东壁长廊底长57.5 米二百五十尺欠0.25 m,即上方相对于底部有向外位移;宽3.45米即十五尺欠1.5 cm。布置兵马俑的东西向过洞,上方棚板遭火焚(起因不明)已朽塌,隔墙也有损坏;中间九条过洞宽和原高皆3.2 米即十四尺欠3.4 cm,南北两侧的过洞因坑壁位移而尺寸失准不必在意。十条隔墙宽1.83—2.08 米,即八尺欠1.8 cm 和九尺过0.1 cm。所说偏差与原始数据精度相关,并非实际施工误差。
1988年的发掘报告中,一号坑尚没有完全清理,已清理部分显示有准确的尺寸设计。如东壁(照片左侧)二三号门之间的壁面长7.6米三十三尺欠2.3 cm,五个门道入坑处两侧有长6.9 米即三十尺欠3 cm的生土二层台;北壁的一段夯筑二层台长34.5 米一百五十尺欠0.15 m。当然,土体结构坍塌、壁面位移难免,因而部分尺寸失准不必在意。
考古应该以古尺测算古物,才能理解古人的设计思路。
秦始皇陵一号兵马坑设计概述(1尺 = 0.231米)
开挖东西长1000尺、南北宽270尺的土圹,
四周包镶夯筑高14尺的二层台, 宽10尺左右;
坑底逐层填土夯筑地基,厚2尺和3尺。
东西两端留宽15尺、南北长250 尺开间(长廊);
垂直于长廊夯筑10条东西向隔墙、形成11条过洞,隔墙高14尺,宽8尺和9尺;中间9条过洞宽14尺,两侧过洞较窄。(注意 14*11+9*10=244 < 250,原因不明)
开间和过洞以青色条砖敷底,布置兵马俑;隔墙和二层台上铺设棚木、填土。
武汉盘龙城宫殿以夏尺15.8 cm 建设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396716.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20: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