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文历日之初吉,说法较多。笔者觉得月首胐(后转为朔)、月半望以及部分四时八节可称初吉。如蔡侯尊簋的“元年正月初吉辛亥”,陈梦家先生等判断昭侯元年(BC518) 准确:正月朔BC519.12.12丁酉(34),则辛亥(48)为正月十五,且为冬至——次日BC519.12.27 壬子(49) 凌晨4:59 交节。
《春秋》用鲁国纪年,其公历年份因日食记录而准确可信;《史记》中十二诸侯年表可换算为公历年份;利用月朔表可确定文献中历日的绝对日期。部分纪事不能协调的年代,或可基于吉日做出选择。
(1) 《史记·年表》鲁僖公二十三年为晋惠公(夷吾)十四年,圉立为怀公;鲁僖公二十四年为晋文公元年(BC636) 。《史记·晋世家》“文公元年春,秦送重耳至河。……二月壬寅(39)入于晋师,丙午(43) 入于曲沃;丁未(44)朝于武宫,即位为晋君,是为文公”。文公元年正月实朔BC637.11.26,年前或因政局混乱而失闰——二月实朔壬辰(29)在冬至前一日,若二月初一癸巳(30)即失朔一天,则丁未(44)为二月十五日,即位总得在吉日。
《春秋经》及《春秋三传》记鲁僖公二十四年冬晋侯夷吾卒,相差一年;想来有误。
(2) 《史记·晋世家》“悼公元年正月庚申(57),栾书、中行偃弑厉公……庚午(07),智罃迎公子周来,至绛,刑鸡与大夫盟而立之,是为悼公。辛巳(18)朝武宫,二月乙酉(22)酉即位”,《春秋经》和《春秋三传》记为鲁成公十八年(BC573)之事,正月朔BC574.12.20 丙辰(53),庚午十五日迎君立盟,乙酉二月初一(实朔丙戌03:43)即位,皆是吉日。请注意,悼公辛巳正月二十六日朝武宫后并未即位,与重耳不同。
《史记》有栾书、中行偃在闰月乙卯囚晋厉公、杀大夫胥童,《左传》明确说事在闰月乙卯(22)晦,从月朔表也可以判断闰月乙卯应在鲁成公十七年(BC574)年底。《春秋》记事在成公十八年首但无历日,或信息来源不同,或鲁历与晋历的岁首有一日之差——朔望月平均为29.5306天,可能会通过岁首调整。杀厉公皆在正月庚申(57)。
《史记·年表》、《辞海》以及陈美东先生[1]和张培瑜先生[2]将晋厉公八年当鲁成公十八年(BC573),晋悼公元年当鲁襄公元年(BC572),或许有误。如此则悼公元年正月朔BC573.12.08庚戌(47),庚午立盟在正月二十一日、乙酉即位在二月七日的前后,已非吉日,且辛巳(18)不在正月——并不能假设为脱漏二月。
[1] 陈美东. 鲁国历谱及春秋、西周历法.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00,(2):124-142
[2] 张培瑜, 陈美东, 薄树人, 胡铁珠. 中国古代历法.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第3章第5.4 节,张培瑜先生负责)
[3] 《辞海》第六版彩图本,3108 页
晋国纪年或许需要略作修改。厉公六年当鲁成公十六年无误,《史记·晋世家》厉公八年之事或为七年之误,而被杀于八年正月;悼公二月初一即位后,当年改元。此外,依据文献中历日大致可以确定岁首,而研究鲁历的大小月设置,想来是困难的。
《史记》和《春秋》所记年代不同,则至少其一有误,上述两例依据立盟、即位总在吉日可以做出选择,但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还是二十一年则难以判断;单独记载的事项是否有误更是难以知道,且不说两者所记相同也可能皆误。
基于传世文献复原历史事件的年代真是需要谨慎。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21: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