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明庆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umingqing 何苦来哉?心不忍耳!

博文

再说殷商的五次月食

已有 2408 次阅读 2023-5-5 20:40 |个人分类:夏商周|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法国里昂的Chen先生看了拙稿殷商的五次月食”,来email 讨论多次。为此将十个月前的思考过程整理如下。

1    可信的殷商月食记录有五次,已有许多研究。最初为了推算殷商年代而确认月食,如BC1429~BC1230 的二百年间“甲午夕月食”唯一可选者BC1373.03.27安阳不可见,表明《殷历谱》定殷亡于BC1111 有误。不过,笔者相信商汤立国于BC1534而殷纣亡于BC1027,盘庚迁殷不早于BC1300;选择宾组月食的年代范围大致确定。因地球、月球运行的修正参数不同,月食表会稍有差异,本文基于刘次沅先生的计算结果[1],月食日期以食甚时刻为标志,时间为相应年代的北京时间,与殷商当地时间相当。 

“己未夕庚申月食”最为难解。张培瑜先生的结果为断代工程采用,但BC1192.12.27月食,在庚申1时前后复圆,只能说己未夕月食而与庚申无关;其同版有“乙酉夕皿丙戌允有来入齿,十三月”的刻辞,通常说月食在十二月,该年岁首121;而所选乙酉月食为BC1181.11.25在八月岁首418日,11年岁首退后88天。倘若己未夕皿庚申月食在一月则岁首BC1192.12.12,此前一年的年底有闰而岁首BC1193.11.23,与乙酉夕月食的岁首相距更远。

[1]  刘次沅. 从天再旦到武王伐纣——西周天文年代问题.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6.

[2]  郭仕超, 喻遂生. 甲骨文时间表达式“AB”研究. 古汉语研究, 2013(2):24-29

[3]  張軍濤. 新綴賓组卜甲一則及試讀.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2020,(2):51-56

2    甲骨卜辞能否依笔迹排列先后,或许可以争论;但选择月食想来应满足以下限制:

(1)  乙酉夕月食在八月,己未夕皿庚申月食在十二月或一月,岁首应该相近;

(2)  甲午夕月食因同版刻辞“黍登于祖乙”,应在黍收后不久;

(3)  贞人年代应相当;

(4)  其他宾组卜辞如大龟四版之四有争、古、宾等贞人,能够有合适年代及相近岁首。 

3    有时间限制的三次月食在BC1300~BC1150 间选项如下表。暂不考虑“皿”字的含义,而将己未夕庚申月食分为两种情形,因有十三月可确定前后两年的岁首;又,BC1212.02.16月食与庚申完全无关,不必考虑。


殷商的岁首尚未确定,但变动总在3个月之内,不会超过88天。乙酉月食在八月,选项BC1279.09.02的岁首在124日,与合适的己未夕庚申月食BC1192.12.27BC1218.11.16 相距8761年;选项BC1181.11.25的岁首在418日,与合适的己未夕庚申月食BC1264.05.20相距83年。这两个选项对贞人争似乎是不可能的。故而八月乙酉夕月食只能是BC1227.06.01,岁首1022。相应的己未夕庚申月食有两个选项:(1)  BC1218.11.16,月食在一月,为冯时先生特别推荐,但“皿”字含义以及月份与主流意见不符,而月食未称“庚申”,似乎与食甚子夜1时不能协调;(2) BC1259.08.22,月食在十二月,该年岁首9月16日,年底有闰而次年岁首10月5日,其含义已在“殷商的五次月食”说明,笔者觉得可为首选。

甲午月食的第3例年代过晚,且与黍收相距过远,不必考虑;第2例为多数学者所选;考虑贞人年代与上述两次月食协调,只能选BC1229.12.17。癸未夕月食也只有唯一选项BC1232.08.24


有五位贞人的大龟四版之四岁首BC1238.10.13,而新缀宾组甲骨有贞人古[3]岁首1248.10.03以上六版含贞人的刻辞相距32年,岁首变动36,尚在合理范围之内。壬申夕月食的刻辞甲骨未见贞人,但1282.11.04月全食年代过早,且食甚仅略早于癸酉日出,似乎不宜称为壬申夕月食;BC1189.10.25食甚21:52 是一个合适的选项。

殷商岁首目标儒略历1045日的秋分,相当于夏历八月前后,与甲骨卜辞中物候、气侯相符。当然会有失闰和多闰,想来还有以秋分、冬至、春分、夏至分割的四季,即《诗经·七月》中一之日等以指导农业;与此相关,西周金文历日已见众多四时八节。

4   只要甲骨刻辞无误、干支纪日连续、月食在BC1300~BC1150 之间以及岁首变动不多于3个月(88天),八月乙酉夕月食和十二月己未夕庚申月食就是确定的;癸未夕月食和甲午夕月食因贞人也就确定,后者在黍收后不远基于月食确定殷商岁首在秋分前后,与甲骨卜辞的物候、气候相符。

殷商的五次月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345379.html

从一版甲骨的气象记录说殷商的岁首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346376.html

从乙酉月食说殷商的历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345689.html

殷商的岁首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344875.html


附录: [癸]未卜,争贞:翌甲申易日? 夕月有食。甲阴不雨。

上面这条卜辞得益于张秉权先生的缀合。学界主流意见是癸未夕月食,但杨升南先生在2012仍主张甲申夕月食,却没有确认具体日期。不过,在BC1300~BC1150 间,甲申日落至乙酉日出的月食只有两次:(1) BC1299.04.18,食甚19:25,食分0.79,半长87分钟;(2) BC1206.04.11,食甚7:09,食分1.59,半长117分钟。前者作为宾组卜辞或许太早,后者该是殷人乙酉日睡醒所见(安阳日出6:00),似不能称为甲申夕。

杨先生认为“张秉权先生因甲阴不雨而放弃甲申夕月食的主张”不妥,或许不能成立。

杨升南. 从卜辞“之日”“之夕”说甲申夕月食. 中国史研究, 2012,(3):65-69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386914.html

上一篇:晋公盘大约的确是伪器
下一篇:春秋晋历(上):吉日或可用于判断年代
收藏 IP: 202.102.253.*| 热度|

22 许培扬 宁利中 史晓雷 孙颉 何青 张晓良 范振英 刘钢 刘炜 张叔勇 朱晓刚 陈蕴真 郑永军 江帆 杨学祥 崔锦华 李俊臻 姚远程 杨正瓴 周少祥 谢钢 刘全慧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3 18: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