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明庆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umingqing 何苦来哉?心不忍耳!

博文

春秋晋历(下):失闰是有原因的

已有 2845 次阅读 2023-5-9 10:02 |个人分类:历法|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鲁历前期建丑、后期建子,是学界主流意见。文[12] 认为晋历建丑的可能性较大;专著[3] 的第3章第5.4 (张培瑜先生负责)认为“不仅晋历、鲁历岁首月建不一,步朔也有差异”。相关判断或许稍欠准确。

下表录出《史记·晋世家》中全部历日,以及《春秋经》和《左传》中少数晋事的历日。晋文公元年和晋襄公元年想来是因年前政局失闰而岁首提前,其余九年皆与鲁历相同。鲁历已详细讨论,仅对晋历略作说明如下。

[1]  陈美东. 鲁国历谱及春秋、西周历法.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00,(2):124-142

[2]  陈美东《史记》西周共和以后及东周年表初探自然科学史研究, 2001,(3):252-265

[3]  张培瑜陈美东薄树人胡铁珠中国古代历法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JL 4.jpg

(1)   《春秋经》及《春秋三传》记鲁僖公二十四年(BC636)冬晋侯夷吾卒,有误。《史记·年表》鲁僖公二十三年为晋惠公(夷吾)十四年,圉立为怀公;鲁僖公二十四年为晋文公元年。《史记·晋世家》“文公元年,秦送重耳至河。……二月壬寅(39)入于晋师,丙午(43) 入于曲沃;丁未(44)朝于武宫,即位为晋君,是为文公”。年前九月惠公卒、怀公立,十一月葬惠公,十二月大夫栾、却等赴秦劝重耳归国,秦发兵相送;政局混乱而失闰。文公元年正月实朔BC637.11.26,即位丁未(44)为二月十五日

(2)   《春秋经》僖公三十三年“夏四月辛巳(18),晋人及姜戎败秦师于殽;癸巳(30),葬晋文公”,“十有二月,公至自齐;乙巳(42),公薨于小寝”,两月历日并不协调。

前者为晋历,或因年前十二月己卯文公卒而失闰,岁首实朔BC628.11.17庚子(37)《左传》“八月戊子(25),晋侯败狄于箕”也是晋历,《史记·晋世家》无相关历日。

后者僖公卒日肯定为鲁历而建子,岁首实朔BC628.12.16己巳(06)十二月朔甲午(31),乙巳(42)十二日

(3)   《史记·晋世家》灵公十四年纪事“九月晋灵公饮赵盾酒……乙丑赵穿袭杀灵公……成公壬申朝于武公”,《年表》《春秋经》皆在鲁宣公二年(BC607),该年正月朔608.12.06甲辰(41),九月朔庚子(37),乙丑(02) 为二十六日前后,而壬申(09) 已不在九月,或脱漏月份。

(4)    晋厉公六年当鲁成公十六年可信,《史记·晋世家》与《春秋》相同,只是历日癸巳与月份相距过远,宜理解为月份脱漏。《左传》中晋事历日可为佐证。

(5)   《史记·晋世家》、《左传》栾书、中行偃在闰月乙卯()囚晋厉公、杀大夫胥童,当在鲁成公十七年(BC574)《春秋》记事在鲁成公十八年之首(无历日)不必在意;其后 悼公元年正月庚申(57),栾书、中行偃弑厉公……庚午(07),智罃迎公子周来,至绛,刑鸡与大夫盟而立之,是为悼公。辛巳(18)朝武宫,二月乙酉(22)酉即位:正月朔BC574.12.20 丙辰(53),五日杀厉公庚午十五日迎君立盟,乙酉二月初一(实朔丙戌03:43)即位。

《史记·年表》、《辞海》及文[1-3]将晋厉公八年当鲁成公十八年、晋悼公元年当鲁襄公元年,有误。《史记·晋世家》所记厉公八年之事当在七年即鲁成公十七年,而厉公八年正月被杀,悼公二月即位当年改元。

结  语  

确定岁首所在月称为建正。若正月为冬至所在月称建子,在次月为建丑;今农历即夏历则是建寅,冬至在年前十一月。纪日干支以六十天循环,而两个月59天,建寅和建子从历日干支实难以区分。所幸《春秋》有大量的日食记录,可以判断鲁历建丑、建子,而不是建丑、建寅:早期延续西周晚期的建丑和岁首靠近冬至的建子,僖公八年天王崩而失闰,其后调整为建子(个别年份为岁首靠近冬至的建丑或失闰建亥),规则置闰。鲁国是否奉周王正朔,尚不能确定,尽管《春秋经》“春王正月”频见——岁首在冬至之前又怎能春

尽管可信的晋国历日尚不够充分,仍可相信晋历与鲁历协调;晋文公元年和晋襄公元年的建亥,恰好可以判断晋历与鲁历同为建子,而不是过去所说(主流意见?)的晋历建寅。容我猜测:曲沃武公灭晋侯湣而并晋,其后晋献公开始颁发正朔;倘若因政局混乱而没有发布正朔,则默认为平年,部分年份可能失闰。

JL 4.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387315.html

上一篇:春秋晋历(上):吉日或可用于判断年代
下一篇:从宋代出土的晋姜鼎说宋尺和周尺
收藏 IP: 202.102.253.*| 热度|

18 宁利中 杨学祥 朱晓刚 郑永军 杨正瓴 刘炜 李学宽 杜占池 王成玉 孙颉 李毅伟 周少祥 范振英 葛维亚 陆仲绩 谢钢 许培扬 刘全慧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6: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