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槃在涧-心外有物趣男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考槃在涧 坐在垃圾堆上仰望星空

博文

姑苏访师 虎丘寻胜

已有 5143 次阅读 2007-10-21 14:57 |个人分类:少年游|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第七天 10月14日 晴 姑苏访师 虎丘寻胜

今天起了一个大早,得从乌镇赶往姑苏。本来从乌镇到苏州有直达车,不知何故取消了。有两条路线可供选择,一是坐车到桃源再倒车至苏州,二是到嘉兴再倒车。我们选择了第二天路线。谁知车一直到近10点才来,到嘉兴已经快11点了,在嘉兴又等了半个小时,出发时已经11点半了。到苏州已经近12点半了,赶快收拾好,可真老师已在酒店等候,让老师久候,真是不好意思,:(。

可真老师的夫人张教授虽是数学出生,但言谈十分得体而幽默,席间谈起对苏州的印象,张老师说起一件逸事,一次去台湾开会,一个台湾友人问起祖国大陆好还是台湾好,这个问题可不好回答,张老师的回答是,台湾很美,但我还是觉得苏州好。绝妙的回答!

可真老师准备了一大桌子好菜,有用太湖特产鸡头米做的“鱼米之乡”,有用改良无毒的饲养河豚制成的汤,当然还有--大!闸!蟹!无趣男二人大块朵颐,直吃得口滑舌甜,摇头摆脑。谈起今年螃蟹减产,不知是否跟太湖蓝藻事件有关。

席间可真老师纵横天下事,谈笑论古今,对无趣男提出了殷切希望,做出了重要指示,宾主尽欢。

饭后,可真老师驱车送无趣男二人到虎丘,我二人自行游玩。

由于是周日,虎丘人十分多,我二人略为有些不满意:想给憨憨泉拍张照吧,老有一大票人围着摆pose合影,人家也是花钱买门票,当然不能请人家让开了,只好作罢,于是我们选择了一条人比较少的线路,从养鹤涧那边绕道:



景是好景,只是水有些脏,甚至有点臭味......绕过养鹤涧,往小武当那边走,却看到了彝族歌舞表演(正值虎丘庙会,呵呵,运气好得一蹋糊涂),小姑娘们精彩的表演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有人按捺不住,冲进场中一起跳:



往山上走,到了顶峰,印入眼中的是歪歪的云岩寺塔,这个塔倾斜得比较厉害,我怀疑虎丘的大板块是否在往下俯冲:



斜塔经过翻修,但很多石头还是很陈旧:



我们在进塔前,还看见石头台阶上间或有一些有花纹的石头,同周围的石头完全不同,不知从何处来,也不知拼成完整花纹的石头都去哪里了:



屋檐也十分有味道:



信步来到当初西施照镜子的石桥上,真险啊!



照片右边打着叉叉的两个洞就是当年西施照镜子的地方,西施的视力可真好呀,可以入选飞行员了。无趣男仔细的在镜子里照了一遍,发现底下涧底的老脸,这张老脸哪里比得上西施的千娇百媚,呵呵。一晃两千年过去了,千年古镜今犹在,百代佳人伊在何?青山绿水兀自笑,劝君怜取眼前人(无趣男原创的歪诗哦!)。景是美景,水脏,呵呵,设若当初西施照的是此水,这个妆不大好化。

下山已近五点,我们信步往云在茶香方向走去,却发现了全新的天地:漫山的茶树,竹林,和鸟叫虫鸣,这里的鸟可比柳浪闻莺的多太多了!满耳皆是莺声燕语,沁人心脾!

这里以自然景观为主,没有太多的历史积淀,但就是在不到5000平米的小山上,造出了一番天地,一转身,景致就完全不一样了,每一步都可以发现惊喜!

种在路边趣致的兰花(不知是不是,请达人指正):



藏在树影中的小亭:



和绿树环绕的飞檐亭:



透过小窗看竹林,是人在画中游,还是画在景中现?



转过路来,却发现好大一从幽竹,以及幽竹下的小涧:



小涧幽幽的,静静地,森森然,时空冻结于此。信步走进竹林,十八弯的小径,通往天堂还是苏杭?



身处竹林,凉爽而绝不清冷,四处鸟竞争鸣,恍若隔世。莫听穿林打竹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稍微转过些身,却看见花影檐踪,竹影婆娑,当此美景,怎不如痴似醉?



天色暗将下来,树丛中幽深清冽,宛若梦中:

闭上眼睛和呼吸,让每一个毛孔舒张开来,呼吸这天地之灵气!

恋恋不舍,绝不甘心的离开美丽的虎丘,一步三声叹,叹景如此幽;一步三回头,回头望虎丘。

离开虎丘,二人又杀向观前街,看姑苏美女,她们都穿得很清凉,白白的细腿看得无趣男老脸通红,哈喇子长流,无趣男老婆正待发飚,无趣男赶紧知机的拉其走进五芳斋,二人当下点了一个粽子、一个鸭舌、两笼蟹粉小笼,一碗藕粉、一碗面条,一碟黄金糕,呵呵,两个吃货。

酒足饭饱,回如家睡觉。

姑苏啊,人杰地灵,美不胜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38-9438.html

上一篇:开发与过度开发
下一篇:三兄弟豪情狮子林 无趣男醉游拙政园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8 07: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