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PI开放科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dpi https://www.mdpi.com/

博文

学者对预印本有何看法?| 预印本知多少(七)

已有 52074 次阅读 2024-11-28 14:42 |个人分类:预印本专栏|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随着预印本的认可度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期刊、资助机构和高校加入支持预印本发布的行列。那么,你是否好奇学者群体对预印本的认知程度如何?他们对预印本有什么看法,又抱有怎样的期待?本篇专栏文章将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带你了解学者们对预印本的态度、使用情况以及他们对预印本未来展望。

          

01 学者对预印本的态度

预印本作为一种学术发布形式,经历了数十载的发展历程,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数项调查显示,大部分学者对预印本都有初步的认知和了解[1][2][3][4]。

学者们对于预印本带来一些的好处和价值也表现出了一致的认同,这些好处包括:预印本可以免费阅读和发布,加快科研交流速度,使研究获得更多曝光,并帮助建立研究优先权[1][4]。

然而,不同学科领域、不同地域乃至不同职业阶段的学者,在对预印本的熟悉程度及所持态度上,仍展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

学科领域上看,物理学、天文学、数学及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学者由于需要快速传播其阶段性成果,对预印本表现出更高的熟悉度和使用率。相比之下,生命和健康科学领域的学者则因担忧预印本的可靠性和媒体过早报道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态度相对谨慎[1]。实际上,针对这些学者们的担忧,目前已有研究证明了预印本的可靠性,并提供了媒体引用预印本的指导。

       

推荐阅读:

预印本靠谱吗?文章质量有保障吗?

预印本可以引用吗?该如何引用呢?

      

地域层面来看,由于预印本概念在美国和欧洲较早引入并广泛普及,这些地区的学者对预印本更为熟悉且发布意愿更高[1]。而在中国,特别是生命与健康科学领域,学者们更担心研究成果被抢先发表以及预印本得不到认可,这种担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预印本的使用[1][4]。

事实上,大多数预印本平台在发布预印本时,都会为其注册DOI并加盖公共时间戳,以帮助学者建立研究优先权,保护研究成果不被他人抢先发表。此外,目前大多数知名出版商和期刊均接受已有预印本的手稿,预印本的认可度已大大提升。

          

推荐阅读:

发布预印本影响期刊投稿吗?

资助机构和高校对预印本认可度如何?

发布预印本如何帮助学者建立研究优先权?

           

职业阶段来看,研究生和博士后对预印本的好感度相对较高[2]。这也印证了预印本在提供及时、开放且低门槛的学术交流和资源获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一群体正处于知识积累、技能提升和扩大影响力的时期,他们往往渴望快速获取最新的科研成果,与同行交流思想,并尽快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公之于众。预印本的出现恰好满足了这些需求。

总的来说,预印本在学者群体中已有一定的认知度,但不同学者对预印本的熟悉程度和发布预印本的顾虑各不相同。为了消除这些顾虑,除了进一步普及预印本的知识外,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能够满足绝大部分学术需求的预印本平台也十分重要。

例如Preprints.org[5],该平台是一个覆盖广泛学科领域的非营利性预印本平台。Preprints.org不仅会快速筛查和发布投稿的预印本,还会给预印本注册DOI并加盖公共时间戳,从而帮助学者确立研究优先权。此外,在Preprints.org上发布的预印本将被诸如Web of Science多个主要引文数据库收录,这意味着学者们的预印本将能被全球学者轻松检索,进而扩大研究影响力。

       

推荐阅读:

Preprints.org:加速科研传播,开启知识共享新纪元

        

02 学者对预印本的未来展望

当前,预印本仍在不断发展和普及之中,为了推进预印本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不少学者将目光聚集于如何实现发布预印本的最佳实践上。他们对预印本的发布和传播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促进预印本发布流程更加规范并服务于更广泛的人群。

鉴于生命与健康科学领域对科研成果严谨性的高度重视,部分学者对预印本的可靠性有所顾虑。因此,有观点认为,预印本和期刊等学术发布或出版平台在处理医学领域的研究文章时,应当采用统一的评估标准和出版政策,并确保这些标准与公认的伦理准则保持一致[6]。这一举措不仅能够提升科研质量的把控,还能有效减少因选择性发表而可能产生的发表偏倚。

除此之外,许多学者还期待通过推进公共对话,吸引更广泛的科学界和公众参与预印本的讨论[6][7]。尽管在预印本发布后,作者有机会获得来自同行或公众的反馈,但这种互动尚未形成活跃的预印本评论文化。为了加速这一积极交流文化的构建,Sandra Franco Iborra等几位学者提出了预印本交流的FAST原则[7]

      

  • 专注 (Focused):对预印本的反馈应专注在其手稿内容和科学性上。

  • 适当 (Appropriate):给予反馈时应保持适当和尊重的态度,体现出评论者的专业性和责任感。

  • 具体 (Specific):务必提供清晰、可操作和精确的反馈,并区分关键问题和次要问题。

  • 透明 (Transparent):建议允许审查者公开身份和专业领域,并建立一个开放的论坛来表彰所有贡献者。

          

为满足学者的期望并推进科研交流,Preprints.org也在不断探索着探索更高效的学术交流方式。目前,我们平台已经开放了评论功能,鼓励学者们对预印本进行公开评议,并允许他们声明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这一举措不仅给予学者了一个交流思想的窗口,同时也保障了评论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Picture1.png

图1:Preprints.org平台上评论示例

            

相信在学术界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探索下,预印本将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科学研究的透明化和公开化,为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你对发布预印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或想法吗?欢迎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

            

本文首发于“PreprintsOrg 预印本”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8IKOGIhjDjmj7WrApQ8plw

           

参考文献

[1] Ni, R., & Waltman, L. (2024). To preprint or not to preprint: A global researcher survey.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002/asi.24880

[2] Soderberg, C. K., Errington, T. M., & Nosek, B. A. (2020). Credibility of preprints: an interdisciplinary survey of researchers. 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 7(10), 201520. https://doi.org/10.1098/rsos.201520

[3] Ide, K., & Nakayama, J. (2023). Researchers support preprints and open access publishing, but with reservation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MBSJ members. Genes to Cells, 28(5), 333–337. https://doi.org/10.1111/gtc.13015

[4] 刘静羽,刘敬仪,杨恒,等. (2023). 我国科研人员对预印本平台的认知与使用研究. 图书情报工作,67(5):26-48. https://doi.org/10.13266/j.issn.0252-3116.2023.05.003

[5] Preprints.org - the multidisciplinary preprint platform. (n.d.). https://www.preprints.org/

[6] Blatch-Jones, A. J., Saucedo, A. R., & Giddins, B. (2023). The use and acceptability of preprints in health and social care settings: A scoping review. PloS One, 18(9), e0291627.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291627

[7] Iborra, S. F., Polka, J., & Puebla, I. (2022b). Promoting constructive feedback on preprints with the FAST principles. eLife, 11. https://doi.org/10.7554/elife.78424

160421bvsbxvst1auy77bt.jpg

尾图1.jpg

尾图2.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16770-1462080.html

上一篇:CIMB 东华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陆昌瑞教授团队:MPRT-seq法探测分析mRNA降解
下一篇:Universe期刊首届青年编委招募——邀您共同促进学术期刊发展
收藏 IP: 116.211.58.*| 热度|

1 王启云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6 10: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